有些患者出现心慌、胸痛、胸闷等症状,但是,做了心脏的各种检查却没发现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临床上,我们将心慌、胸闷等称之为非特异性症状,有时还会伴有头晕、头疼、乏力、不想吃饭等。如果持续性出现这些问题,或一次发作但症状非常明显,首先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如果相关的检查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的检查结果不太相符的时候,我们会考虑病人是否存在功能性的心脏病,比如心理情绪问题导致的某些心脏问题。
图片编码:P
心理心脏病与老百姓常说的心脏病有何关系?它是独立存在的,还是与心脏病同时发生的?在临床上,我们将心慌、胸闷等称之为非特异性症状,有时还会伴有头晕、头疼、乏力、不想吃饭等。如果持续性出现这些问题,或一次发作但症状非常明显,首先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如果相关的检查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的检查结果不太相符的时候,我们会考虑病人是否存在功能性的心脏病,比如心理情绪问题导致的某些心脏问题。
以往,我们把这种情况诊断为心脏神经症,因为它主要和神经调节相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脏神经症已经不能涵盖功能性心脏病的所有范畴。因此,目前这种疾病被称为心理心脏病,或者双心病。
图片编码:P
双心病与心脏病有3种关系心理心脏病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3种情况。
首先,心理心脏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患者没有真正的心脏病,主要是心理、情绪、精神的问题引起了类似心脏病的症状,患者一旦发作,就像心脏病发作一样。
其次,心理心脏病与心脏病合并存在。由于性格、遗传或环境等原因,患者处于非常强烈的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之下。渐渐地,他的心脏就会出现损伤,发生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心脏病,但同时,他也存在心理问题。一般而言,这类患者往往是心理问题在前,心脏问题在后。
第三种情况是,心脏疾病作为应激性打击,引起了患者的心理改变。例如,有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做了支架、搭桥手术后,虽然血管重建很成功,心电图检查结果也提示心脏供血良好,但患者就是觉得不舒服。患者会说,“手术之后,医生都说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觉得症状越来越重了。”这种情况往往是先有心脏病,再有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无论是症状还是诊断,心理问题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所以,通常以双心病来命名。心理、情绪问题也可引起心脏缺血,产生类似心脏病症状。
心理、情绪问题为何会引起心脏的症状?大概的机制如何?心理、情绪问题和心脏病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简单来说,当一个人着急、焦虑的时候,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会增加,人体会释放很多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会让血管收缩,而相应的心脏局部组织可能就会缺血或出现某些反应,从而引起一些类似心脏病的症状。
图片编码:P
为什么很多患者做心脏的检查又查不出问题来呢?对于焦虑、紧张等情绪所带来的心脏问题,如果不是在发病当时的话,检查确确实实有一定的困难。
通常而言,对于有心脏病症状的患者,我们首先要进行一些常规的筛查,如心电图、超声、造影等,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器质性问题。此外,我们还会进行相应的精神压力测定,如情绪量表的测定,反映患者是否存在情绪、心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否和相应的心肌缺血事件相关联。
心理心脏病是否一定要治疗?如果只是心理引起的,是不是自己调节就可以了呢?目前,针对心理心脏病,主要采取哪些治疗方法?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我们始终强调药物治疗放在最后。
首先,心理支持治疗,比如,我们鼓励病人更多地和家人、好朋友待在一起,找到一个情绪的宣泄口,利于患者自身的恢复。
其次,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每天坚持40分钟的体育锻炼(慢跑、跳绳、游泳等均可),让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良性激素的恢复。
来自网络
第三,饮食治疗,建议患者采用均衡、多样化、有节制的饮食,补充各种营养素,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第四,药物治疗。我们会采用一些神经调节类药物,以及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还有某些中成药,帮助病人能够及时从抑郁、焦虑的状态下摆脱出来。
一般而言,药物都有哪几种?从药物学分类上讲,我们可能会用到中药或西药。一些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类的中药,可以起到舒缓情绪、治疗双心病的作用。西药中最常用的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让患者体内的五羟色胺的水平恢复正常,帮助病人改善情绪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双通道类药物,既可以改善五羟色胺的水平,也可以改善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针对心脏的小血管功能障碍,我们会应用一些药物改善心脏微循环,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情况。
图片编码:P
药物的治疗效果如何?一般多久之后,患者的症状可以缓解?一般来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周之后,患者的情况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一个月之后,患者基本上就能处于稳定期了。但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轻微的反复和波动,患者的症状不是直线性下降,会像一个螺旋形状一样逐渐下降。
一般药物治疗要多长时间?需要终身服药吗?治疗时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少则2-3个月,多则7-8个月,还有些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终身治疗。我们始终认为,药物是帮助病人恢复生活质量的一个“拐棍”。随着机体的痊愈,患者自身的康复能力就会逐渐增加,患者就可以逐渐扔掉药物这个“拐棍”。我们反对患者总去依赖药物,甚至依赖一辈子。这是一个误区,心理心脏病是一定要治疗的。很多病人跟我说:“大夫,我不想吃药,也不想做检查,我回去试着开导下自己就可以了。”然而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不行的。因为心理心脏病存在相应的物质基础,如以上谈到的神经激素的紊乱,甚至匮乏。如果不改善这些问题,患者的状态可能还是缓解不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