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
“快来人!18床抢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到10分钟的一名七旬老人突然室颤,正猫腰为她做术前准备的护士瞬间反应,边抢救边呼喊,众人协力下,26次除颤,终于让老人恢复了自主心律。整个中午,医护人员为了保证老人安全忙着为她检查、用药,没人想起吃饭。“都说心脏科的护士是救火队,干的活又急又累,其实我们的快乐也很多,所有的疲惫都能被抢救成功的喜悦冲淡。”该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韩颖说。
总医院心内科护士长合影连续3年,心脏病都是天津市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在心脏内科住院病房里,心脏病的凶险更加凸显。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医院心内科和心外科专家团队在该院第三住院楼一楼大厅举办大型义诊,本报记者同时走进该院心内科病房,请护理团队带大家一起来更真切地认识心脏病,了解心脏健康的守护之法。地球不爆炸,她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她们不休息。当公众为心脏病发病数据节节攀升感到触目惊心时,总医院心内科护士们用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体验着这一事实。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万,肺源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高血压2.7亿。在本市发布的居民健康白皮书中,因心脏病死亡的人占总数29.05%,位列第一。
护士长的话
韩颖
总医院心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
“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工作,我们深知心血管病救治的速度有多重要,心梗发病后90分钟内是疏通血管、救治心梗的理想时间,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韩颖护士长说,每个节日都是心脏病发病高峰,越是放假,心内科病房越是住满了人,有冠心病或者有急性心梗高危因素的人士,一旦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就要快速拨打,把接力棒交给医护人员。“只要病人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会一直抢救下去!”
心功能一旦异常,不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身体其他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心律失常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该科一病区护士长王蓓介绍说,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而心房血液瘀滞,则易形成血栓,栓子一旦脱落,便会引发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造成严重后果。
护士长的话
王蓓
总医院心内科
一病区护士长
“房颤的发病率并不低,但大家对它的认识却不多,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房颤,知晓它的危害,也希望房颤患者在确诊后,能够遵从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王蓓说。
为让公众更多了解房颤,总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多年来一直做着大量科普工作,今年9月的房颤宣传月,他们把科普知识带到了南营门社区和劝业场社区,还为居民们进行了免费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作为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人,我们常感冠心病越治越多,床位数、医护人员的增加数量,总是快不过病人增加的速度。”该科二病区护士长丁欣说,血压、血脂、血糖和肥胖都是冠心病的可控危险因素,但很多人哪怕明知生活方式对心脏不好,或者明知身患上述疾病,也不去好好控制。
护士长的话
丁欣
总医院心内科
二病区护士长
“我们把对上述高危因素的控制叫做一级预防。事实上想要真正预防冠心病,必须做好一级预防,才能跳出‘患者永远比医护、比病床增速快’的怪圈。”丁欣说,身为医务工作者,每天在病房里看到那么多痛苦的病人,她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比如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比如合理饮食,比如控制好慢病。“在心内科医护人员里流行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说的就是管理好生活是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
如今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有年轻化趋势,都知道这种病与生活方式极为相关,也都知道必须得重视,但不走进病房,很难直观感受到多少人仍然生活在健康误区里。总医院心内科三病区住着高血压、心衰和肺动脉高压患者,该病区常见三四十岁的高血压病人,病区护理组组长李玮说,这两年学生病人也十分常见,“有些孩子才十五六岁,心脏就坏了”。
护士长的话
李玮
总医院心内科
三病区护理组组长
“孩子吃得多,动得少,学习压力大,别看心脏不好,人都很壮,不是肥胖就是超重。而很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都是从轻视高血压开始的,病情一步步加重,直到拖垮心脏。”接受采访前,李玮刚与同事抢救回一个多斤的青年,心脏射血分数只有18分。因为很多青壮年心脏病患者都很胖,每次抢救的第二天,李玮的双肩都会疼,有时甚至是浑身酸痛。
在她看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于“养心”最重要不过,而且这个改变必须快,越早越好。
心脏介入手术是在很多急性心脏事件中都会用到的主要术式,这种治疗手段是通过腿部或手腕上的动脉,将细小的导管送达病变部位,之后的一切操作,皆在导管内完成。
比起外科手术室的“刀光剑影”,心内科介入导管手术看起来更像是穿针引线的“针线活”。在介入导管室上班的护士们往往“有上班的点没下班的点”,一年里,总有一些日子早上7点到岗,深夜2点才做完所有手术。而在岗的这一天十几个小时里,她们全部都要身披“铠甲”、负重30斤站立。
“手术全程都要在造影机的帮助下完成,红灯一亮,机子启动,就有辐射了。”采访中记者发现,每名摘下手术帽的介入导管室护士都是白发斑斑,她们说,虽然每天穿着铅制的围裙、背心、围脖、面罩等,加起来三四十斤重,但待久了头发总会白,白细胞也总是会变低,或许与辐射有关。
护士长的话
朱可佳
总医院心内科
介入导管室护士长
“造影机的X光给了医生一双‘透视眼’,帮医生看清极为细小的血管,但每次也都是一次射线的释放。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医护人员是损耗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患者的健康,也请患者多多了解健康知识,珍爱自己的健康。”朱可佳护士长说。
心脏陪您一生,
请时刻关爱它!
记者|张昭
摄影|贺东
编辑|张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rhzlxzb/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