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如同人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再好的医生都将回天乏力。
日前,医院收治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管壁“撕裂”近半米长,血管直径被撑出到原来的2倍粗,仅剩下0.1毫米的血管外膜承受着主动脉的血液压力,1个刹车都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起患者死亡。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医院的真实故事,一段4分钟的视频告诉你当晚有多惊险!!!
“拆弹”医学报告显示,该病种24小时内每延长1小时,死亡率约增加1%,48小时内死亡率可高达50%。该患者到我院就诊时,距离最初发病已超过16个小时。
命悬一线“夹层”撕裂近半米长,血管壁薄如蝉翼
以往主动脉夹层患者多选择转诊外地,导致一部分患者殒命转诊的途中。
“主动脉共分为内、中、外三层膜,当内膜和中膜出现破口,血液进入中膜和外膜之间,在中膜和外膜之间撕出一个假腔,仅靠最薄的一层外膜承受着主动脉的血压,主动脉瘤样改变,这就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医院心脏外科骨干医生郭坚(原医院外科团队成员之一)说,瘤体随时可能破裂,手术风险很高,患者命悬一线。
面对生死,谁都无法淡然。患者家属当场提出,“医院,你们有多大把握……”,但最终的抉择是家属的信任,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医术创口仅针眼大小,方寸间撑开生命之“伞”
“手术难点在于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接近左锁骨下动脉,这对放置覆膜支架的定位要求精准度极高,向前一点会累及左锁骨下动脉造成上肢缺血,往后一点又不能完全封闭夹层破口,导致内漏。”郭坚说,手术另一个难点是,在极薄的血管壁内撑开覆膜支架。
覆膜支架就像在已经破损的血管壁内套一个管道,堵住破口,承载血流压力,但覆膜支架贴近破损血管时,支架很可能将血管内膜切破,引发动脉瘤破裂。为此心脏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相关手术支持人员都在手术室里战备,以防手术发生意外。
手术进入关键时刻,接下来的1秒钟,决定着成败,也决定着数十人、数小时的努力是否会付诸东流。
在血管内放出生命之“伞”的一瞬间,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屏住了呼吸,整个手术室的气氛凝固了。当术后血管造影发现夹层破口被支架完全封堵,并且左锁骨下动脉无任何异样后,所有人脸上的紧张与凝重一扫而光,手术室外的监视间响起了掌声。
手术非常顺利,创口只有针眼大小,患者术后24小时就可以下地活动。
感谢“非常感谢医生们,帮一家人度过难关”
“实力是最好的证词。”郭坚说,患者术后康复很好,很快就转入了普通特护病房。
出院当天,患者家属还连连表示歉意,“当时真是太着急了!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医生医技这么高超,医院的医生团队确实厉害,这真是我们日照人的福气!医院的服务也很到位,医院还给陪护的家人送来暖心的热汤饭、安排好家属的住宿……很多感人的细节,医院无微不至的服务。”
“医院,帮我度过人生的大考。”患者说。“这台手术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强大的心脏团队的支持,我们应该感谢你们的这份信任,医院实力的机会。”主刀医生郭坚说。
医院在了解患者家庭较为困难的情况后,积极为患者申请心脏病爱心救助专项基金的支持。也许,患者家属一句句由衷的赞扬,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谢,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才是对我们医护人员最好的回报!
人生,
每一次山穷水尽之处,
都有医护人员全力相助,
才能得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人生
每一次与时间赛跑,
争夺生命主动权的过程中,
都有多学科团队协作支撑,
才能让生命感受到最坚实的力量!
医生们总是逢水搭桥,逢山开路
他们能做的是竭尽全力,为生命护航
家属能做的是关键时刻给予医生
多一份的信任!
医院引进了全国排名前五的医院经验丰富的9位专家,涵盖了心脏外科、超声、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等多个学科,他们共同“扎根”日照,竭诚为周边百姓解除“心”忧。
医院目前能开展多项心脏外科手术,其中包括先心病手术(含心外科做的介入手术)、瓣膜病(瓣膜置换或成型)、冠心病搭桥手术、大血管疾病手术(包括心外科做的介入手术)。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rhzlxzb/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