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少年轻人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专有疾病,离自己远得很。事实果真如此吗?
医院的数据显示:年,该院接诊的最年轻的心梗患者为27岁;年,最年轻的心梗患者为22岁;就在刚刚过去的年最后一周,该院接诊一位年仅19岁的心梗患者!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同时,初始发病年龄却在不断下降,年轻的心梗患者已经越来越常见。医生分析,这与当下不少年轻人生活不规律,持续熬夜、缺乏运动、嗜烟、酗酒等有很大关系。
抽烟+熬夜+家族史19岁小伙突发心梗小伙林强(化名)今年19岁,从外地来到泉州生活。上周一晚上,他在惠安与朋友喝酒,喝了6瓶啤酒后,忽然觉得胸痛,医院,医院。
(网摘图)
“我们当时询问他病情,他说有些感冒,我们便初步怀疑是由心肌炎或心包炎引发的胸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陈医生回忆,“小伙子实在是太年轻,当时参与会诊的几位‘老资历’医生都觉得不太可能是心梗,然而,在给他做心电图检查时,却显示出心梗迹象!”
很快,医院为林强做了血管造影,果然,林强的右冠左室后支开口完全闭塞,血管已完全堵塞!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为林强手术打通闭塞血管,再一次挽救了一位心梗患者的生命!
“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年轻的心梗患者!”陈医生感叹,与小伙子交谈时,他们发现,小伙子的生活很没规律,经常熬夜,有时连着两天不睡觉,有时一个白天睡上10多个小时;除此之外,小伙子还爱抽烟,烟龄已有七八年,如今,每天一两包烟也是常事!而且,他还有家族史,他的父亲此前曾发生过心梗。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小伙子年纪轻轻便得了心梗。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比较危险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仅年一年,泉州一院心血管病中心急诊就为五六百位心梗患者打通了堵塞血管。与此同时,心梗初始发病年龄下降,年轻患者越来越常见。”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兵告诉海都记者——
以前,泉州一院接诊的大部分心梗患者年纪多在五六十岁,现在,30多岁的心梗患者已经不少见。年,泉州一院接诊的最年轻的心梗患者是27岁,年最年轻的患者仅22岁,而年年末的这位患者只有19岁!这个年纪的患者,不仅在泉州一院,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少见。而他们在之后很长的人生里,须一辈子服药控制病情。(网摘图)
为什么心梗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吴医生分析,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精神压力相对较大,部分年轻人持续熬夜、饮食不节、过度肥胖、运动量少,并有嗜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而心梗与这些因素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对心梗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预防心梗须做到这些胸痛胸闷立即送医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少运动、精神紧张、熬夜、年老(男性55岁以上,女性65岁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等。
为降低心梗发病率,吴医生建议,平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经常熬夜;饮食方面宜低盐低脂,避免暴饮暴食;须戒烟限酒,进行适度锻炼;宜定期体检,若检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应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在冬季,冠心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那么,又该如何早期识别心梗呢?吴医生提醒,心梗发病时常有典型表现,比如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而部分患者在心梗发病前一段时间,常反复出现短暂性胸痛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在家观察,须立即送医,以免贻误病情。海都记者刘薇
值班编辑刘荣寅
春节前40天,泉州将争分夺秒做这些大事!书记、市长这样说……
快讯!唐登杰任福建省代理省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ff/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