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脏病治疗 >> 心脏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一周一方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医有妙方

来源: 心脏病治疗 时间:2021-12-1
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李晓璇指导:郭伟星

炙甘草汤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等组成,具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功效,是治疗气血阴阳虚损之常用方剂。笔者通过整理~年有关文献,对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实验研究

1.1抗心律失常作用

李杰等随机将5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炙甘草汤不同浓度含药血清(5%、10%、20%)组与胺碘酮组,应用MEA技术监测fAPD及心率的变化。结果显示,胺碘酮组与10%、20%浓度炙甘草汤含药血清组大鼠心室肌fAPD均延长,心率均减慢(P<0.05),表明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效应。潘克英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炙甘草汤能有效减缓BaCl2致豚鼠心律失常程度,使有些动物仅出现短暂VP,同时心律失常时间明显缩短。另有药理研究发现,炙甘草汤中选用的部分中药具有明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对心律、心率进行双向调节。甘草有效成分甘草总黄酮能对抗乌头碱、冠脉结扎等多种因素诱发的大鼠和小鼠心律失常;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血,与生地黄合用能强心,抗心律不齐;麦冬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保护正常心肌,促进损伤心肌愈合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炙甘草汤诸药相合,能较好地改善心肌供血及窦房传导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心律,抗心律失常。

1.2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朱若凯等将麻醉猫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DH)结扎再灌注,使用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观察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炙甘草汤及其有效成分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缩短触发活动时程和幅度、减少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区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表明炙甘草汤及有效成分具有抗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心肌作用。袁杰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炙甘草汤处理组,分别测定用药前后左心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炙甘草汤能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左心功能,提高血中SOD活性,降低MDA和ROS的含量。表明炙甘草汤可以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最终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1.3影响离体心肌电生理作用

张晓云等采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观察正常灌流液、缺氧灌流液和缺氧+炙甘草汤(40mg/ml)灌流液分别对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及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0相最大除极速率(Vmax)及自律细胞4相自动去极速度(VDD)和自发放电频率(RPF)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炙甘草汤(40mg/ml)组灌流后10min可明显延缓APD50、APD90和APD的缩短(P<0.05),使VDD及RPF逐渐加快,在灌流后20min时自发放电频率基本恢复正常的节律。表明炙甘草汤对纠正缺血缺氧导致的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和心室乳头肌细胞异常的电生理活动及心肌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作用。陈兰英等观察到炙甘草汤的三种有效成分甘草酸、人参总皂苷和麦冬总皂苷能明显降低大鼠离体右心房肌自律性和左心房肌奋性,明显延长大鼠离体左心房肌功能不应期,明显抑制肾上腺素诱发大鼠离体乳头状肌自律性和心律失常。

2

临床研究

2.1心律失常

该方严谨科学,疗效显著,能充分显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上的优势。孙冉将42例患者应用炙甘草汤治疗,结果显示,痊愈25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孔敬东等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口服盐酸胺碘酮片,治疗组加用炙甘草汤加减,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炙甘草汤加减能明显缓解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并改善心功能,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的目的。梁鸿雁将92例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组)与治疗组(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组)各46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0.4%;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

早搏:临床用之于治疗早搏,每获良效。邢健东等将90例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给予加味炙甘草汤)和对照组(给予莫雷西嗓)。观察治疗前后2组动态心电图和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显示,加味炙甘草汤组对24hHolter监测室早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加味炙甘草汤有抗室性早搏作用,与莫雷西嗓的疗效相当,长期应用比较安全。双晓萍将50例患者均分为治疗组(用炙甘草汤加味)与对照组(给予心律平),观察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情况、中医证候、舌象、脉象及一般体检项目。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2%,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炙甘草汤治疗期前收缩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效果好,停药后不易复发,疗效巩固。

房颤:临床上采用炙甘草汤治疗房颤少有报道,然而笔者就近十年来文献研究发现,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陈坪霞将60例心房纤颤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应用炙甘草汤加地高辛0.mg/d)和对照组(28例,采用抗风湿扩冠、护心、抗感染等治疗,并加服地高辛0.mg/d),观察30d后两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64.29%,两组比较,P<0.05。提示,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心房纤颤,既避免了单纯西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又提高了单纯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李杰等将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3组,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46例,总有效率91.3%;胺碘酮治疗30例,总有效率83.3%;单纯中药组炙甘草汤治疗30例,总有效率63.3%。表明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在预防消除房颤,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

窦性心动过缓:黄家福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窦性心律过缓患者40例,1个月为1疗程,2~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表明炙甘草汤加减能提高心率,调节机体整体功能,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确切。张智力等以炙甘草汤原方去麻子仁,加当归、黄芪、川芎、丹参、仙鹤草、三七、等治疗心动过缓80例。结果:治愈40例,好转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疗效满意。

2.2病毒性心肌炎

王晟认为炙甘草汤最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王利民等将4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炙甘草汤加减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丁立峰等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内服中药炙甘草汤加味)和对照组(单服西药),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炙甘草汤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好。王国荣等将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加减合黄芪注射液)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治愈l4例,好转6例。表明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2.3扩张型心肌病

杨红亚等将65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用西药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炙甘草汤加味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60.0%。表明,炙甘草汤加味治疗DCM,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此外,王庆高等观察到治疗组改善LVIDD、LVMI、LVEF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味方治疗DCM可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再入院率,而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明显。

2.4窦房结综合征

李彩霞等以炙甘草汤加白术、淫羊藿、红参、黄芪,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40例,30d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显效21例,有效l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高广军、赵绪华等以炙甘草汤加减方加附子,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取得满意疗效。其中,高广军对19例患者跟踪3年观察分析,发现该方对窦缓、窦房结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有更显著的疗效。

3

小结

炙甘草汤滋阴益气、通阳养血、调和营卫,且补中有通,随症加减或联合西药对病机属阴阳失调、气血虚弱型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从近十年文献来看,在研究方法上,运用随机、对照及盲法原则的高质量研究较往年有所增加,这进一步提高了炙甘草汤疗效的可靠性。在基础研究方面,多是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分析,方证与体质上的研究还是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以使指征更加明确;对于影响离体心肌电生理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局限、资料相对不足。今后,应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开展临床研究,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展实验探索,以保证该方的治疗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山东中医杂志》年2月第32卷第2期。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用于学术交流,公众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相关处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ff/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