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畸形缺陷,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先心病患者及父母、兄弟姐妹都患有先心病的现象在临床上也不少见,呈现一定的家族发病趋势,但是具体的遗传机制医学上并没有公认的说法,可能是因为父母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形异化所致。下面一起了解下先心病遗传方面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并不是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父母生出的宝宝一定会得先心病,父母的先心病并不能直接导致子女患病。先心病的发生与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妊娠前三个月感染细菌或病毒的宝宝患先心病的概率会高出数倍,尤其是风疹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另外致畸药物因素如锂、类固醇等也会增加先心病风险。孕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防范感冒,即使感冒了最好用自然法让其自愈,尽量避免服药或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流感、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也是先心病的“罪魁”。
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也是先心病的高致病危险因素。妊娠期妇女尽量避免X射线照射。
另外,“吞云吐雾”的环境也会增加宝宝患先心病的风险,研究发现,吸烟母亲所生宝宝患先心病的风险高于不吸烟父母的两倍。即使是吸二手烟也会增加风险。另外“酒后同房受孕”生出的宝宝大多数会出现心脏血管畸形。
近亲婚配也是新生儿患上先心病的重要因素,此外高龄产妇以及患有糖尿病而且病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妇女,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也是很高的,不利于优生优育。
先心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准妈妈们要注意预防以上因素,定期进行孕检,尤其是在妊娠20周至28周,临床表明,心脏彩超能诊断出80%的先心病,对于优生优育有重大贡献。
↓↓↓点击阅读原文向专家咨询更多先心病问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ff/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