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第五届龙城心血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会议为期三天,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就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及相关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复杂疾病进行多方位的探讨;为增强基础知识进行心脏解剖示教和基础知识讲座;为提高介入治疗水平,进行起搏器模拟植入培训以及心率失常介入和冠脉介入手术现场转播。
新技术阐释三维标测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常规射频消融需要结合X射线影像下心脏解剖位置和电生理信息来指导消融,但在X射线透视下为二维平面,无法准确将心内点图与其空间结构结合起来,且需较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下。
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可构建三维心腔模型,并将导管在心腔各个部位记录到的信号整合在模型上,可以直观地提供三维心电信号,并且有利于导管的定位、记忆和导航。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已证实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可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电解剖标测和消融,特别是复杂性心律失常手术中能减少70%到80%的X线照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和效率。
ICD(心脏起搏):
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植入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体内,用于探测室性纤颤并应用电击直接作用于心脏使纤颤停止并恢复正常工作的装置。
众所周知,心脏病患者的死亡中,大约一半属于猝死。造成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这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前常无预兆,药物也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生。ICD就是用来随时终止这些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仪器,大量研究表明,ICD植入要较药物治疗有效得多。ICD的外观与起搏器类似,植入的部位也基本相同,但ICD要较常规的起搏器大。通常,ICD只有一条电极导线。ICD可以随时检测出并判断患者所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给予不同的处理,从而达到终止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
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同时,微创治疗方案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压力监测导管进行射频消融: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该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本期编辑:向一、元浩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yy/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