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通常发生在早孕期末和中孕期初,症状和非孕期一致,单症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因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其基础代谢率可比非孕妇女高20-30%,故部分孕妇亦可出现类似甲亢症状,易与甲亢相混淆,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依据为:
(一)妊娠期前有甲亢病史。
(二)临床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也可突然发作,进展迅速并出现甲状腺危象。
1、症状
表现有新陈代谢亢进和类儿茶酚胺样全身反应,包括心悸、心动过速、畏热、多汗,神经过敏,精神衰弱,食欲亢进但消瘦,无力疲乏,手指震颤,腹泻等。妊娠早期甲亢症状可一过性加重,妊娠中期以后渐趋稳定,但引产、分娩、手术产及感染时,又可使甲亢症状加重。
2、体征
(1)心率及脉搏加快
(2)甲状腺肿大,可触到震颤,听到血管杂音
(3)突眼
(4)手指震颤
(5)有时血压增高
(6)消瘦往往被妊娠体重增加所掩盖,但体重不随孕周增长而增加应给予重视。
(7)四肢近端肌肉消瘦和裂甲病。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正常妇女TT4为5-13ug/dl(65-nmol/L),妊娠时轻度增高,甲亢时明显升高,达到或超过非孕妇正常值上限的1.5倍。
(2)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正常妇女为70-ug/dl(1.1-3.76nmol/L),妊娠后稍增加,甲亢时明显增高。
(3)血清游离(FTT3,FTT4):为一组比较敏感的指标,直接反映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妇女FTT3为3.9-7.4pg/ml(6.0-11.4pmol/l),FTT4为20-40pg/ML(25.8-51.6pmol/L)
,正常妊娠时不增高,甲亢时明显升高。
(4)游离甲状腺指数(FTT4I):由于妊娠期体内TBG增高,影响总TT3和TT4测定结果,FTT4I排除了TBG对TT3和TT4的影响,较明确地反映甲状腺功能,妊娠期FTT4I正常,甲亢时升高。
(5)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正常妇女为13-25mg/L,妊娠后增加,甲亢时明显增加。
(6)TSH低于正常
(一)对孕妇的管理
调整其全身功能状态,注意休息,避免体力劳累与精神紧张,适当给予镇静剂口服。
(二)药物治疗
临床医生在治疗妊娠合并甲亢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同时治疗两个人,母亲和胎儿,因此,一方面要控制甲亢的发展,一方面要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1、抗甲状腺药物(ATD)
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硫氧嘧啶(MMI)能通过胎盘,并可影响胎儿;胎儿甲状腺功能减低及甲状腺肿大,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高及难产率升高,首选PTU.
治疗目标:使用小剂量的ATD,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和维持血清FT4在正常非孕妇正常值上限或略高于上限,TSH处于或略低于对应孕期的95%可信区间。
用法及监测指标:起始剂量AID50-mg,同时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治疗初期每2-4周1次,治疗后期可延长至4-6周1次。因血清TSH抑制状态的恢复滞后于FT4数周,因此,不以TSH水平作为监测指标。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控制甲亢症状及暑期准备非常有效,但是持续应用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产程延长、流产、新生儿心动过缓等并发症,需慎用。
碘剂:即碘化钠溶液,碘剂可自由通过胎盘,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不推荐用于妊娠期,仅小剂量用于术前准备或治疗甲亢危象。
放射性碘剂:妊娠期绝对禁忌用,因此,育龄妇女在行碘治疗前一定确定未孕,治疗后至少6个月内避免妊娠。
(三)妊娠期甲亢手术治疗的指征
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甲亢症状时
对实质性、多发性甲状腺瘤怀疑有癌变者。
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者(有喉返神经和气管压迫)。
合并有甲状腺旁腺功能障碍。
手术原则应在孕16-20周时施行。术后每月补充口服甲状腺素片,不应等待母体出现
甲减时才处理,以防流产和早产。
(四)产科处理
1、妊娠合并甲亢不是终止妊娠的适应症,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安全度过妊娠和分娩过程。如合并有甲亢性心脏病、高血压、先兆子痫等重症合并症时,才应考虑终止妊娠。
2、由于临产、引产、分娩、剖宫产、感染有时可引起甲亢变化,故在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服用PTU,碘剂,产程中或术中的镇静剂、麻醉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要充分,以防诱发甲亢危象。
3、分娩方式应阴道分娩,但要缩短第二产程,如遇先天性甲状腺肿,胎儿头俯屈困难可发生额先露、面先露、高直位而致难产时,应行剖宫产分娩。
4、哺乳期ATD治疗:哺乳期ATD的应用对于后代是安全的,哺乳期使用PTUmg/d对婴儿脑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应当监测婴儿的甲状腺功能,同时,产妇应在服药后3-4小时后哺乳。
(五)对新生儿的监护
应视甲亢产妇的新生儿为高危儿,应做特别观察与护理,并监测其甲状腺功能。孕妇服用PTU,应警惕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另外亦应注意新生儿的先天性甲亢。母亲如果服用PTU,出生时婴儿体内还存在有由母体来的PTU的作用,而无甲亢表现,出生后不在接受PTU,往往会出现甲亢而被忽略,故对新生儿应密切观察随访,以减少新生儿的死亡。
(一)诊断依据
1、起病突然,甲亢临床症状加重。
2、心率每分钟超过-次。
3、体温达39度以上。
4、伴有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昏迷等精神症状及气急。
5、恶心、呕吐、腹泻、黄疸、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若发生在妊高征基础上,可出现急性血压升高,水肿加重,氮质血症,谵妄,抽搐,昏迷,如抢救不及时,多因高热、子痫、心力衰竭、肺水肿、感染或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二)治疗
应请内科医生协助共同治疗。
治疗原则如下:
1、物理和药物降温,必要时行人工冬眠。
2、抗交感神经药物,如心得安、心得安为?-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率和减轻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常用作甲亢的辅助治疗,但因孕妇长期使用可致子宫持续收缩,影响胎盘供血可致胎盘小甚至胎儿FGR,故在抢救甲亢危象时为降低患者心率可以使用,但孕期不宜使用时间过长。
3、碘剂:0.5-1.0g碘化钠加入10%葡萄糖溶液M中静脉点滴,或复方碘溶液3ml即服,以后每6小时服1次,以抑制甲状腺素向血中释放。
4、抗甲状腺药物应加倍应用,症状缓解后再减量,阻断甲状腺素的合成。
5、应用糖皮质激素。
6、镇静、解痉、防止子痫。
7、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8、防治呼吸、循环衰竭。
9、防治感染。
10、待症状稳定后2-4小时,结束分娩或行剖宫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yy/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