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主动脉瓣狭窄在不同人群中发生率不同,呈现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的态势。进行病因学分析显示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不同年龄组主要病因不同;在40岁以下人群中主要病因为二叶氏主动脉瓣,40-64岁人群中主要为风湿性,而在年龄>64岁以上人群中主要为钙化导致。
尽管指南中有关于心衰药物治疗和置入性器械的发展进步,心衰仍然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很重要的因素,瓣膜性心脏病在所有导致心衰的病因中很常见,且与预后密切相关。随着技术进步、器械研发、经验积累等,很多既往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处理的瓣膜疾病能够通过介入干预实现(图1)。我们知道主动脉瓣狭窄能够引起或导致心衰的加重,无论是国外的大型临床研究、ESC瓣膜病管理指南或是我国的TAVR临床路径、今年发表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均提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管理,尤其是版中国专家共识提出患者若出现严重心衰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考虑进行紧急TAVR治疗或先行单纯主动脉瓣扩张术,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TAVR。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荐?
图1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介入干预治疗
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篇文章(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yy/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