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一点,每周五下午的专业讲座由心内一科王彦新老师带来《冠状动脉心脏-冠状动脉痉挛》讲座。
1.冠心病定义:给心脏供血的动脉血管称为冠状动脉。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了血管的狭窄、堵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氧、缺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称之为冠心病。
2.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⑴可以改变/控制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压力大、饮食口味重。
⑵不可改变的因素:遗传、性别、年龄
3.冠心病分型:⑴无症状型冠心病⑵心绞痛⑶心肌梗死⑷缺血性心肌病⑸猝死
4.心肌梗死定义:当临床上具有与心肌缺血相一致的心肌坏死证据时,应被称为“心肌梗死”。
5.心肌梗死诊断:心脏生化标志物(cTn最佳)水平升高且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⑴缺血症状;⑵ECG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新发ST-T改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⑶ECG提示病理性Q波形成;⑷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
6.稳定型心绞痛:又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急剧的、暂时的心肌缺血与缺氧临床综合征。
7.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特点:⑴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⑵典型症状:胸骨后;呈压迫、发闷、紧缩、烧灼感可放散至颈部或左手,但不像针刺或刀割样痛;持续约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很少超过半个小时⑶缓解因素: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几分钟内可缓解
8.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包括如下亚型:⑴初发型心绞痛⑵劳力恶化型心绞痛⑶梗死后心绞痛⑷变异型心绞痛
9.变异型心绞痛: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一部分人下移),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痉挛。
10.变异型心绞痛可能机制: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紊乱。⑵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反应性增高。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⑷遗传易感性,东亚发病率远高于欧美,提示可能与遗传相关。
11.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⑴表现为一过性ST段抬高0.1mV和(或)T波高耸,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作后完全恢复正常。持续不缓解者可发展为AMI。⑵非典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常表现为ST段压低,部分患者甚至无ST段改变而仅有T波倒置。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仅有上述ST-T改变而无胸痛症状。⑷伴随上述缺血性ST-T改变可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12.变异型心绞痛临床治疗:⑴急性发作期的治疗:①硝酸甘油②CCB③镇静镇痛药物④抗血小板治疗⑤并发症的处理⑵稳定期治疗
通过以上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痉挛”的学习,让住培医师掌握了冠心病的分型、危险因素及稳定型心绞痛特点,了解了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治疗,使我们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给患者制定出准确的治疗方案,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