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这个常见又凶猛的动物,温顺时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发作时却可分分钟要人命。近年来,身边发生心脏猝死的惨剧不绝于耳,年龄更是日趋年轻化。
每个人的心脏病反射区都不一样,不是只有胸口疼才跟心脏有关,背疼、胃疼、甚至牙疼都可能直指心脏问题。特别提醒,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和大于55岁的女性,如果平时感到心脏有异常,医院检查确诊。
如果心电图检查正常,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进一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其他心脏检查项目,确诊心脏病后及时用药,才能避免心脏病猝死的悲剧。
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去世前一年的体检,各项指标都很好,2尺6的腰围,连医生都夸他年轻健硕。他平时感到的背痛,在体检中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他便以为是运动造成的损伤,没有在意。殊不知,错过了心脏发出的重要求救信号。
回想起小时候,我的姥爷患有冠心病,热爱生活的老人家很听话地每天坚持吃药。至今还记得姥爷拿着满满一瓶盖药吃下去的画面,其中包括丹参片。可是,最终老人家还是因为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了。
师父:有人误以为西医说的血栓等同于中医的淤血,全部用活血化淤的方法治疗心脏病。活血化淤是中医很好的办法,但绝不是对治心脏病的唯一方法。因为心脏病分不同的症状与类型,有些适合活血化淤,有些则完全不适合。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大多以活血化淤功能为主,治疗效果可想而知。
闲羊: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坚持吃药却收效甚微。没吃对药,不但治不了病,还有副作用和贻误病机,导致病情恶化,这也太杯具了~
可是……
中医和西医治病的不同思路,根本就是文化视角的差异。中医讲究充分调动人体的潜能,利用人体自身强大的代偿功能战胜疾病。简单地说,身体一个部位出问题了,其它位置会来代替,弥补它的缺陷。例如,有的患者冠状动脉已堵了90%,却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原因就是,堵塞的缓慢发展期间,身体逐渐建立了侧枝循环,周围的血管变得越来越粗,代替堵塞的血管完成了送血的工作,所以不做支架也没有问题了。
但是,需要清楚的是,对于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西医的急救术的确很高明,确实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仅靠手术彻底治疗心脏病,也是不可能的。心脏介入手术只是救急,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血药物防止形成血栓,并不是完美的办法。
最完美治疗心脏病的方法是:
西医确诊,抢救生命;中药调理,治疗根本。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胸痛药方:
旋覆花9克,瓜蒌18克,薤白头12克,半夏12克,郁金6克,红花3克,代代花9克,白檀香3克。(著名中医专家赵绍琴治疗三种胸痛的方子)
胁痛药方:
肝气郁结:肝经在两胁肋,两胁为肝胆之区,由于悲哀、恼怒、生闷气,导致肝气失于调达,郁结作痛,脉象弦滑,舌白苔腻,可用疏调气机方法。
如用逍遥散,可加强清热的作用,既疏肝又养血还养脾,是比较全面的方子。若肝郁化火,心烦梦多,口干且渴,舌绛苔黄,脉见弦数时,可用苦泻理气如金铃子散。
血虚络脉失养:木瓜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没药3克,旋覆花9克,生地12克,生牡蛎15克,茺蔚子12克,钩藤9克。
淤血阻络:柴胡9克、花粉9克、当归须6克、金铃子9克、苏木9克、香附9克、桃仁、杏仁各9克、郁金6克。
心悸药方:
心血不足:党参9克、天冬、麦冬各9克、五味子9克、熟地12克、远志9克、当归9克、合欢皮12克、生牡蛎1两。
阴虚火旺:党参9克、元参12克、丹参12克、远志9克、炒枣仁12克、生地12克、五味子9克、莲花头2枚。
肝胆郁热:黄芩9克、连翘12克、竹叶3克、薄荷3克、大黄3克、芒硝3克。
阳虚停饮:茯苓1两、白朮24克、炙甘草15克、肉桂末3分(冲)。
惊恐过后:竹茹12克、半夏12克、陈皮6克、枳实6克、黄芩9克、茯苓12克、清黛末5分(冲)。
(以上经验用方均来自于《赵绍琴内科心法之温病浅淡》具体用药请与当地中医协商)
有一个很无奈的事实,日本人很喜欢汉方,对咱们的医圣张仲景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日本药监局认为只要是张仲景的方子无须审批,可以统统制药生产。遗憾的是,日本有药无医,该用哪种药治疗哪种病却没有几个人懂。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咱们是有中医、有方子、有高人,却没有人来做药。
讲真,这是一件多么错位的事啊~
所以,没办法,还是乖乖喝吧,良药苦口利于病,虽然嘴上遭点罪,看在能去病根的份上,忍忍吧。
在此,也呼吁国货制药界,早日将祖宗留下来的治病救人的好方子制造成药,可以让更多人轻松愉快地“吃好药,治好病”。
这也是身体力行传承和推动中医文化的最好方式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