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是第六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主题为“用心守护、健康同行”。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超过万名心衰患者,70岁以上的老人中,每10人就有1名心衰患者。研究表明,慢性心衰确诊后,5年死亡率高达50%。如何更好地认识心衰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学专家。
医院医生对心衰患者进行身体检查。
每种心血管疾病都是心衰的元凶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资波介绍,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的症状与心衰的分类以及程度有关,心衰有很多分类,但是临床从症状上来讲,一般是左心衰和右心衰。左心衰是因为左心给全身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主要症状就是乏力,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常常跟活动有关,比如说走快了就憋气,发展到一定程度严重时,夜间平卧就会憋气。如果是右心衰为主,指血回到心脏受限,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轻的比如说双下肢的水肿,再严重,腹部的水肿、包括肝的淤血和胃肠道的淤血,表现出腹胀或者食欲不振。所以如果是全心衰的患者,那么上述症状都会有,乏力、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包括水肿。
吴资波介绍,心衰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引起心衰的疾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贫血等,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心脏长期处于一个缺血状态,导致收缩无力或者是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等原因有关。同时某些诱发因素也可能会加重或诱发心衰,比如呼吸道的感染,风湿热等感染性疾病,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妊娠或者老年人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盐的摄入也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加重心衰。在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者情绪激动时,也有可能会诱发心衰。
同时,年轻人患心衰的情况也不少见,主要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疾病患者。此外,工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抽烟、酗酒等,也可成为心衰的诱发因素。
出现五类症状要警惕心衰
吴资波介绍,心衰分为四期,也是疾病的四个阶段,随着病情发展,一般难以完全逆转。心衰每一次加重会离终端越来越近,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治疗的路也会越走越窄,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预防心衰和控制心衰的发展至关重要。吴资波说,心衰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无迹可寻。慢性心衰在发病过程中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当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以下五大信号时,就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五类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干咳,气喘,夜间胸闷、胸痛;食欲不振;尿少、浮肿;情绪或精神异常。
哪些人群是心衰高危人群呢?吴资波介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都是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三高人群是心衰高危人群,应遵医嘱积极治疗,最好每年都做个心脏超声检查,
冬季心衰高发做好预防很重要
吴资波介绍,心力衰竭是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以及其他任何可以引起心肌损伤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高危人群想要预防心衰,就要控制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并避免感染、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负荷过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以及某些药物等诱发因素。同时还要在生活方式上进行干预,如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不熬夜、戒烟限酒等。
每年冬季是心衰的高危期。进入冬季,气温的变化,尤其是剧烈气温的变化,对心衰、心血管病患者都是非常重的打击。“寒冷的天气使血管收缩会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有心衰的患者,一定要在冬季注意保暖,想要预防心衰、减少心衰患者再住院,要从基本的日常生活和用药做起。”吴资波建议,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入冬时要尽早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且遵医嘱按时服药;要少食多餐,不要吃得太咸,注意清淡饮食;要适当运动,运动要量力而行,可由医生开具健康处方,避免过于劳累;要注意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也不利于心衰的预防和控制,情绪实在难以控制时,医院就诊。此外,还要积极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控制心衰的进展。
来源
益阳日报
编辑
袁鹤立
投稿邮箱:zyxww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