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电视新闻里说的“猝死”离自己很远,自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无病无痛,怎么会好端端猝死呢?其实猝死这回事,它时时刻刻跟在人们身边,说来就来,一点也不跟你含糊!
就在几天前,王先生和家人去游乐园游玩的时候,突然晕厥倒地,脸色发白,心脏骤停,脚还伴随着一抽一抽。把老婆孩子吓得魂都飞了,直呼救命!幸好游乐园内有路人恰巧是医生,懂得急救方法,给王先生做了半个小时的胸外按压。
尽管王先生的命是救回来了,但是因为抢救情况紧急,作为路人的医生尽自己能力抢救,还是压断了王先生的几条肋骨。事后,王先生还是十分感激这位路人医生及时出手相助。
“能活下来,断几条肋骨也是小事一桩了!”王先生有些后怕道。
80%猝死原因来自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大部分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主要见于室颤、室性心动过速、严重高血压等突然加速的心律失常。特别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虽然可以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心脏搏动次数和血压急剧变化,但恢复缓慢,一般不会发生突发性心源性死亡。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在60-次/分钟之间,小于6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缓,次以上/分钟称为心动过速。
这意味着慢性心跳超过次的话,如果有心动过速,就会发生心脏麻痹、高血压、猝死等。因此,如果自己的心跳长期超过次,最好及时检查心脏功能,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心动过速。
还有很多人认为,猝死是不可能预防的,没有任何警告。不是这样的,大多数猝死的患者在发生前都在“追踪”,但这些症状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胸部压力
胸部压迫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出现问题时的第一个“预警”信号,患者经常感到缺氧,深呼吸后情况会有所缓解。
一般来说,剧烈活动后胸部压迫,休息一会儿就可以缓解,这可能是冠心病的因素。但是如果突然胸闷持续几天,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随时有破裂的危险,会发生心肌梗塞。
心慌
心慌经常来自个人主观感受,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有资料表明,猝死发生前几周或1-2个月,患者都有显着的心跳速度或不规则心跳等心律失常的迹象,需要注意。
心跳低于60次/分钟
心跳过快除了会增加猝死的危险外,心跳过快是猝死前的明显征兆。心跳太慢意味着起搏细胞的功能恶化,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心脏麻痹,需要很长时间就会发生猝死。
晕厥
大部分晕厥是由于血管堵塞,血管变窄,心肌血液不足,心跳缓慢,脑血不足引起的,晕厥太长,无法恢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
眼前发黑,四肢瘫痪
除了心脏猝死之后,脑卒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一般脑卒患者一方面什么都看不到,一方面四肢麻木,前方漆黑,无力,走路不稳定的话,要警惕脑卒发生的可能性。
呼吸,明显的嘴唇紫色症状
如果你坐得久或站得久,心口不仅会疼,还会窒息或明显地口臭,直到猝死,这种现象很可能导致栓塞的突然死亡。
猝死的正确急救要保护6条“防线”心源性猝死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救援时间几乎以秒为单位进行测量,以准确的急救为患者争取“黄金时间”,从而挽救生命。
发生猝死的话,急救可以分为6个阶段。
第一步是轻轻拍打患者,呼唤患者的名字,判断患者是否无意识,判断患者是否还在呼吸。还可以通过触摸颈动脉的脉搏来确认心脏病发作。
第二步如果发现猝死患者死于心脏骤停,应该尽快打个急救电话,找周围的人帮忙。
第三步是实施病人的心肺复苏术。将患者躺在地板上,跪在患者右侧,解开患者上衣,向外按压乳头水平连接和胸骨连接的方式。
第四步,将手掌的根放置在指压位置,将另一手掌的根放置在以前的手背上,将双手的手指交叉举起,上半身稍向前倾斜,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膀的力量向下按压。
第五步,向下压五厘米后,但手掌不能脱离按压部位,每分钟按压次数不能少于次,也不能多于次。
第六步,连续30次按压猝死患者,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捏着患者的鼻子呼气,呼气,擤鼻涕,提起胸腔就行了。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医生到达现场,急救猝死患者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半途而废。
那么,生活中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呢?1、因长期劳累,身体精神和透支没有充分休息的人。
2、长期熬夜少运动的人。
3、打鼾很严重或有“呼吸停止”的人。
4、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心血管疾病和猝死史的人。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更多,事先掌握这些常识,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防止影响身体健康。另外,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心脏功能,预防心脏疾病,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小编猜你还想看:
心脏不好易脑梗,谨记:少碰2黄,常喝1水,坚持1月,胜过溶栓药
做了心电图,为何还要做冠脉造影?冠脉造影的危害多大?一次说清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zyzlxzb/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