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诊室副主任医师杨美凤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首先应了解“风湿热”,风湿热是链球菌咽部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前1~3周,约半数病人先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病史。经1~3周无症状期后,可急骤起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热、剧痛,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脏炎;此后若反复感染链球菌,日久心脏病变逐渐加重,最终遗留心脏瓣膜病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湿性心脏病。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需注意以下因素:
1由于风湿热前链球菌感染发生在上呼吸道,因此要对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保持警惕并予以积极彻底的抗生素治疗。目前首选青霉素,每日肌注80~万U,疗程2~3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给预红霉素治疗。风湿热复发率较高,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愈后再次感染链球菌极易引起风湿病症。为预防以后再发作,可以给预防性抗生素,每个月固定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G,或者每天口服磺胺嘧啶,或每天口服青霉素。预防性的药物通常要在1次发作后连续服用5~10年。
2在人员流动大、环境相对封闭的集体人群中注意环境卫生,居室宜通风通气良好,防潮、保暖,尤其对人口比较集中的场所(如幼儿园、小学)尤需注意,以避免链球菌的传播;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对流行期的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应积极控制。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3由于合并心脏炎者,需要长期或无限期应用青霉素或其他抗菌素治疗或预防复发,患者很难接受,很少能够坚持规范治疗及预防。因此,预防风湿热的发生及再发,需寄希望于中医药。
中医药防治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是肯定的,通过辨体施食、辨体施护,辨证论治,增强体质,防止再次感染外邪。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欢迎各位分享到朋友圈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zyzlxzb/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