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女,78岁。门诊病历。
年5月7日首诊:反复阵发性胸痛10余年,气短伴肢肿3年,再发加重1周。现症见:胸部汗出不止,动则气促,腹胀,畏寒,腰骶尤甚,手足麻木,口干,小便频,大便溏,双下肢重度水肿,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患者病情较重,建议住院治疗,因其心衰反复发作,最后1次住院出院不足半月,家属拒绝。
西医诊断:冠心病
心脏扩大
心功能Ⅳ级
中医诊断:水肿,汗证
病机:肺脾气虚,水湿内停
治法:健脾益肺,利水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白参10g,生黄芪30g,桂枝10g,白术10g,茯苓30g,薏苡仁30g,生姜皮10g,大腹皮10g,陈皮10g,砂仁10g,炙甘草10g,麦冬10g,五味子10g。×10剂。
辨治思路详解:患者气短、腹胀、肢肿、便溏,舌质淡红,脉沉细,一派中气亏虚,脾虚湿阻之象。“脾气一损,肺气先绝”,故见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营卫出中焦,中气亏虚,则卫气必损,卫虚不能固护肌表,腠理开泄,则营阴外泄而汗出不止,故方以参苓白术散加黄芪健脾益气利水;小便频、口干,苔薄黄为长期使用呋塞米之药证,利水过久,而伤阴液,故方加麦冬、五味子养阴;畏寒,腰骶尤甚,提示湿阻阳气不通,故加桂枝温阳化气,且与方中白术、茯苓、甘草共同组成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说:“腰以下肿,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加大腹皮、生姜皮祛皮里膜外之水,增强利尿消肿之功。
年5月17日二诊:腹胀、肢肿、手麻均明显好转,汗出已止,大便仍溏,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上方加紫苏梗10g。×14剂。
辨治思路详解:汗心为之液,汗出已止,说明药中病机,心气有恢复之佳象。症已大减,故守前方。腹胀,加紫苏梗理气和胃。
年5月31日三诊:腹胀显减,水肿大为消退,呃逆,大便仍溏,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白参10g,生黄芪30g,白术10g,薏苡仁30g,砂仁6g,陈皮10g,茯苓30g,藿梗10g,汉防己10g,紫苏梗6g,大腹皮15g,生姜皮6g。×14剂。
辨治思路详解:腹胀为湿阻气机,呃逆属胃气上逆,故方用藿梗、苏梗理气和胃。仍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利水。
年7月19日四诊:已无腹胀,水肿除,诸症均缓解,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白参10g,生黄芪30g,茯苓15g,薏苡仁30g,桂枝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姜皮10g,大腹皮10g,白术10g,炙甘草10g,紫苏梗10g。×14剂。
辨治思路详解:病情缓解,以参苓白术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以温阳健脾利水。苔薄黄为利尿日久,耗气伤阴,合生脉散以益气养阴,以巩固疗效。
按: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等组成,具有补脾气、益肺气、培土生金之功。临床上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或脾虚痰阻、上蓄于肺之咳嗽痰喘等症。余在临床上喜以此方治疗心衰,其辨证要点是除胸闷、气促外,尚有腹胀、纳差、便溏、肢肿等脾气亏虚病证。畏冷合用苓桂术甘汤,多在方中加入大剂量黄芪(30-50克),肢肿甚者每合五苓散或加生姜皮、大腹皮,疗效确实可靠。
毛以林,男,安徽宁国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4岁问道岐黄。现供职湖南中医院(医院)。任该院大内科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国家中医重点心血管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自然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心血管健康促进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成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常务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常务编委等职。著有《道少斋中医讲稿》、《被淡忘的经络辨证》、《分部经络辨证理论与实践》、《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疑难危重症辨证论治24讲》等系列临床专著,深受读者好评。其中《道少斋中医讲稿》获年中医10大精品图书第1名、第11届国家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临证工作30余年,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以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心衰、心律失常、扩心病、冠心病心绞痛、肿瘤放化疗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痛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疡炎、克隆氏病、肺气肿、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尿路感染、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痛经、乳小叶增生、血管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内科疑难危重症。求诊患者遍及全国各地,亦不乏海外来者。
毛以林看了感到有用,给个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rhzlxzb/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