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脉腔内血管形成术(PTCA)
PTCA:采用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将指引导管送至待扩张的冠状动脉口,再将相应大小的球囊沿导引钢丝送到狭窄的节段,根据病变的特点用适当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扩张,达到解除狭窄的目的。
由于器械的改进,手术者经验的积累,X线影像设备的更新换代,PTCA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0%-95%。尤其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TCA,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改善了远期预后,提高了生命质量。
PTCA导管结构
PTCA的局限性
PTCA术的开展已被称为现代医学治疗的一次革命,但PTCA仍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单纯PTCA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多见于术后24小时内,发生率在3%-5%,可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术后再狭窄一般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在25%-50%,患者会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多需再次血运重建。
再狭窄发生的机制:血管弹性回缩、内膜增厚、发生血管重构。
冠脉支架植入术
冠脉支架植入:将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的网状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狭窄的阶段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通常。
支架的作用:减少PTCA后的血管弹性回缩,并封闭PTCA术可能产生的夹层和血管内膜撕裂片,大大降低了PTCA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发生和再狭窄的发生率。
支架的类型: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
支架植入过程
金属裸支架BMS的局限性
应用金属裸支架技术虽然可明显降低PTCA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又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早期应用的金属裸支架植入术,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率可达20%-30%。
尽管采用了切割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和旋磨等措施,仍不能有效地解决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DES
作用机制:选用直接影响细胞循环与增殖过程的药物涂在裸支架的金属表面上,由此能够调整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减少因血管损伤反应而引起的内膜增生,使再狭窄率降低到10%以下。
涂层药物类型:
雷帕霉素:大环内酯抗生素,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和其他细胞从增殖周期可G1期向S期转化,使细胞分裂处于静止状态。
紫杉醇:从紫杉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它可作用于微管蛋白/微管系统,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降解,使细胞分裂停滞在G2/M期,直至细胞死亡。
冠状动脉旋磨术
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atherectomy):采用呈橄榄形的带有钻石颗粒旋磨头、根据“选择性切割”的原理选择性的磨除纤维化或钙化的动脉硬化斑块,而不会切割有弹性的组织和正常冠脉。主要应用于严重狭窄伴重度钙化的病变。
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再狭窄率显著降低。但一些严重狭窄,尤其是伴有重度钙化的病变,球囊可能无法通过或病变难以扩张开,冠状动脉旋磨术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去除粥样硬化斑块的手段。
旋磨示意图
PCI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
年ACC/AHA/SCAI指南对PCI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推荐:
点击查看大图
PCI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
年ACC/AHA/SCAI指南对PCI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的推荐:
点击查看大图
PCI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
年ACC/AHA/SCAI指南对PCI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的推荐:
点击查看大图
PCI围术期药物治疗
年ACC/AHA/SCAI指南对PCI术前药物治疗的推荐:
点击查看大图
年ACC/AHA/SCAI指南对PCI术后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推荐:
点击查看大图
NSTE-ACS二级预防指南推荐
目标:减少急性期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点击查看大图
冠心病康复(分三期)
院内康复期
门诊康复期(出院后1-12月)
家庭康复期(1年后)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yy/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