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脏病治疗 >> 心脏病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来源: 心脏病治疗 时间:2018-3-20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阙静赵娜户相访杨巧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3(13):-.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PCI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CI是指经相应途径使用介入治疗器械,扩张狭窄病变、疏通心导管的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达到开通血管,重建血管的作用。PCI虽具有诸多的诊治优势,但不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仍不能消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PCI术后患者应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1]。PCI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如果术后管理不佳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所以需要注重患者术后的生活管理方面,因此本文就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进行综述。

一、自我管理的定义

自我管理是由Gruman提出的,指通过自我的行为,对自身疾病进行的监控、管理,以减少疾病对自身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行为。自我管理在哮喘、关节炎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领域最先应用,如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系统化家庭干预对哮喘儿童自我管理的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2,3,4],随后被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二、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状况

近年来关于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较多,研究结果多表明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差,自我管理知识水平较低[5],主要体现在服药依从性低、自我管理能力差、疾病应急能力不足以及自我定期监测执行力差等方面。

1.用药依从性低:

文浩太[6]通过对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提示PCI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乐观,大多数患者用药依从性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用药,导致用药不正规,对其预后结果非常不利,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毛素芳等[7]在研究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对各种药物的依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氯比格雷的依从性最高(.00%),而对ACEI/ARB依从性最低(84.44%)。赵红霞[8]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提示患者定期复查依从性能达到66.67%,较佳。总体说来,PCI术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普遍偏低。

2.自我管理能力差:

胡亚妮等[9]发现目前大多数PCI术后患者掌握的相关自我管理知识水平明显不足,不能在家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导致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丁飙等[10]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例PCI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其中患者日常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得分依次为(13.83±3.35)、(13.14±3.91)、(12.06±3.46)分,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得分分别为(13.04±4.67)、(7.20±3.33)、(8.72±3.11)、(6.44±2.53)分,提示所选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呈现中等偏下水平。文浩太[6]研究中就提到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用药用药依从性及对相关危险因素控制不乐观。

3.疾病应急能力不足:

周彤等[11]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调查了75例PCI术后患者,结果显示患者急救管理评分最低。其中,不同学历患者的急救管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自我定期监测执行力差:

PCI术后患者需要继续监测病情,调整心理状况。疼痛、心律失常、呼吸急促等身体不适会延缓康复过程,抑郁、孤独、与亲人分离及缺乏社会支持等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的存在同样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诸多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忽视对血压、血脂的定期监测。此外,新指南所强调的每年注射流感疫苗一项,仅极少数的患者知晓或执行进而反映PCI术后二级预防的健康教育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及不足,从而造成患者PCI术后长期的自我管理存在欠缺。许丽敏等[12]随访例PCI术后患者对于二级预防知识的了解情况,主要评价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性药物治疗、定期随访4个方面,结果发现PCI术后患者的二级预防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患者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改变生活方式能带来益处的认识不足,以至于患者不能坚持自己的健康行为,不利于疾病康复。乔娟等探索冠心病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入院前3个月监测脉搏或心率的次数较少会明显增加患者1年内再入院率。

三、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诸多研究发现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的水平较低、相应知识掌握不足,了解并掌握此类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差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进一步巩固PCI的效果。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性别、年龄、家庭收入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等。

1.性别:

有研究报道指出,不同性别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患者行为能力低于女性。考虑可能与女性本身在家庭中的作用有关,女性一般作为照顾者,对于日常生活管理控制较好[13]。

2.年龄:

不同年龄患者在PCI自我管理的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年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一些不良嗜好管理等自我管理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一般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较高[14]。考虑与老年患者本身多处于退休状态,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来进行管理有关。而中青年患者多存在工作及生活的压力,缺乏足够的精力注重一些健康的细节,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3.家庭收入:

患者的家庭收入对PCI术后的自我管理存在影响,影响着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知识管理。冠心病患者为慢性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经济要求较高。一般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部分患者会更换便宜药物或停止用药。家庭收入较好的患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医疗费用上的支出较多,满足治疗需求,取得良好的依从性[15]。

4.其他:

此外,关于居住地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的研究,亦提示其与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存在相关性。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好,因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加深了对自我管理实践必要性的认识。城市居住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好,由于城市的小区建设较乡镇和农村完善,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经验交流平台,患者在慢病治疗的过程中已无形掌握了相关的疾病知识,进而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四、自我管理行为促进方式

研究发现,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PCI自我管理的促进,笔者总结相关研究文献建议:首先,医院建立完善的PCI术后患者随访机制,尽量做到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其次,教育内容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宣教,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疾病的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做到深入浅出;第三,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患者侧重点不同。胡文琳和张伟英[16]建议改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措施有:提高患者认知,加强健康教育,强调患者只有接收足够的健康教育知识,才能保持较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摒弃不良习惯,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同时,需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社会支持,同伴、家庭、社会支持均会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

自我管理是提高慢性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并被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PCI术后自我管理的现状,明确了目前自我管理较差,自我管理知识水平较低,了解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居住地、家庭收入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等,以期为规范PCI术后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进而提高自我管理效果。笔者认为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居家管理技能培训、出院前进行能力评估、出院后进行随访指导,协助他们做好居家自我管理,提高依从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应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中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yy/2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