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张女士,30岁,既往于19岁时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效果良好。孕期多次评估心功能良好,除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增大外,各项化验指标正常。于9月23日因巨大儿(胎儿估计约g左右),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拟择期剖宫产,术前请内科,麻醉科,ICU充分评估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的风险,并组成了全方面的治疗小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9月24日上午张女士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正当胎儿肩部娩出时,麻醉科张晓楠医师发现产妇突然青紫,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烦躁不安,产七科副主任崔照领作为主刀医师,快速娩出胎儿,停止一切手术操作。心电监护仪显示产妇心率直线下降至零,血氧零,血压零,患者瘫软。崔照领立即在台上为产妇快速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示意助手李旭林医师双手握住子宫,避免产后大出血(胎盘尚未娩出),台下赵月芝护士长立即请手麻科主任成林树、副主任袁蕾到达现场,成林树在15秒内迅速气管插管成功,呼吸机辅助呼吸,与死神争分夺秒,展开抢救。1秒,2秒,3秒……所有在场医务人员一边抢救一边盯着心电监护仪,持续按压90秒后,产妇心率恢复到60次/分,血压回升,血氧持续回升,产妇生还有了希望。成林树主任凭着多年的经验继续维持呼吸,循环,防止二次停跳,如二次停跳救治难度将更大。
同时,正在出专家门诊的副院长莫中福闻讯立即赶到现场,指挥后续抢救工作,产科大主任韩连菊、内科主任孟建华也迅速赶到参与抢救工作,通知医务科、功能科、检验科、输血科,开通绿色通道,保障相关的化验、检查、用血等各种措施及时到位。
麻醉科赵月芝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抽血、送化验、记录抢救时间,严格执行医嘱配药、入药、合血、联系输血科……
莫中福副院长根据相关结果化验汇报分析:产妇凝血功能突发恶化,突发心脏骤停,血氧下降,而剖宫产术时出血并不多,可以排除出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虽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术前、术中无临床症状可排除心源性疾病导致,判断羊水栓塞诊断可能性大,决定实施羊水栓塞抢救,立即紧急输送冷沉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防止难治性产后出血发生。因考虑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存在脑水肿及重要脏器损伤,故需要持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到第二天。
抢救工作于9月24日9:51持续至下午16:00,经过长达6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正常,心率85次/分,转入ICU。夜间,孟建华主任,崔照领副主任,ICU莫世娇护士长对产妇进行24小时的守护。
9月25日上午“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5日上午10:00,产妇苏醒,平稳度过危险期,转入内科普通病房。
此次抢救成功产妇家属给予了积极配合。在抢救中途,产妇心跳复律后,崔照领副主任本着患者及家属对她的信赖,换下手术衣,非常有温度的与产妇家属沟通产妇目前的救治情况,产妇家属对医务人员深表理解,全力支持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耐心等待在手术室外。
目前产妇和婴儿在市妇幼院进行康复治疗,恢复情况良好。产妇及家属对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特别感激。
这是一场与死神扳手腕的惊险战局。市妇幼院医务人员在危情面前,反应迅速,精诚协作,成功抢救了这名羊水栓塞产妇,充分证明了该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反应和有序组织,展示了对急危重症救治的综合实力和团队风貌。
羊水栓塞一提羊水栓塞,产科医生无不毛骨悚然。羊水栓塞发病突然,不可预测,往往发生于产时。那么羊水栓塞时怎么发生的,是不是如字面意思一样,羊水有形成份进入血液循环,把血管堵塞了呢?
羊水栓塞发生原因
分娩期间,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很常见,并不导致任何伤害。灵长类动物实验发现,输注自体和异体的羊水并没有引起异常生理反应。正常母体肺循环和体循环内均可出现羊水成分和胎儿鳞状上皮,与羊水栓塞无关。目前认为,羊水栓塞类似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仅发生于一些特异体质的女性。胎儿组织和感染性组织进入母体循环后,激活敏感孕妇的各种炎性因子和内源性儿茶酚胺系统,缺氧导致心、肺和中枢神经损害。凝血级联反应也在同时激活,导致DIC和出血。羊水栓塞表现为爆发性心肺衰竭和DIC,可以称3D——低氧、低压和DIC。70%的羊水栓塞发生在产程之中(duringlabor),11%发生于阴道分娩之后,19%发生于剖宫产时。分娩方式对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可能没有影响。
羊水栓塞诊疗
正在分娩或刚刚分娩过程中突发心肺衰竭,应与羊水栓塞鉴别。不必进行特意检查来确诊或排除羊水栓塞,羊水栓塞属于临床诊断。
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基础心脏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
羊水栓塞的初始治疗主要辅助呼吸和升压强心,避免过多补液。心肺衰竭发生后,高达83%的患者出现凝血障碍,应及早评估凝血功能,紧急启动大输血方案。
产七科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