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奇静脉扩张是胚胎期心血管系统发育障碍一种标志,美国的Maher学者等在年第4期的JUltrasoundMed上报道了1例因胎儿尿囊肿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奇静脉扩张的病例。
患者女,19岁,G1P0。孕11周时超声检查未见任何异常。孕22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脏解剖正常,脐静脉正常引流入门脉系统,静脉导管血流正常,无肠梗阻表现。于胎儿右侧腹部见一3cm的囊性肿块(图1A),并挤压右肾,考虑为尿性囊肿。患者血清学检查发现弓形虫病、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TORCH)结果和囊性纤维化筛查结果均为阴性。
图1A孕22周胎儿矢状面超声示腹部囊性肿块(箭头)
随妊娠进展,该囊肿随之增大。孕26周时,囊肿增大并挤压肝脏至中线左侧,导致胎儿腹围增大(图1B)。肿块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
图1B孕30周胎儿腹部矢状面超声可见近胎儿肝脏的尿性囊肿
孕30周时,囊肿最大直径约7cm。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形态正常,四腔心切面心脏后方可见扩张奇静脉(图1C),邻近降主动脉,三血管切面可见扩张的奇静脉弓引流至上腔静脉(图1D)。孕34周时,患者经阴道分娩,无并发症。新生儿右肾功能低于正常值的10%,出生第6天行腹腔镜右肾及右肾囊肿切除术。术后下腔静脉引流及心脏检查正常。
图1C孕30周胎儿四腔心切面,箭头指向靠近主动脉的扩张奇静脉(猎枪征)
图1D上纵隔轴位图像从左向右显示导管弓、主动脉弓、奇静脉弓引流入上腔静脉(箭头)
作者指出,奇静脉起源于胚胎期的主静脉,将下腔静脉连接至上腔静脉,是胎儿下肢静脉回流的侧支通路。奇静脉与椎体右侧相邻,直径约数毫米。虽然奇静脉并非主要的静脉系统,但当静脉回流的主要途径未发育或发育受阻时,奇静脉可代偿性扩张进行分流。
胎儿奇静脉扩张最常见原因是下腔静脉肝段未能形成,该病症常发生于内脏异位综合征、右心下静脉无法与肝窦汇合形成下腔静脉肝段等。其他常见原因还包括持续性左上腔静脉、静脉导管发育不全、持续性右脐静脉、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当发现奇静脉扩张时,必须仔细评估包括心脏在内的胎儿解剖结构。
在病例中,胎儿巨大尿性囊肿导致下腔静脉引流受压,从而出现奇静脉扩张。肾周尿性囊肿系因尿液外渗至肾周脂肪而引发炎症反应,周围形成厚纤维包膜。成人尿性囊肿最常见原因为外伤导致的闭合性肾损伤,而胎儿多由先天性畸形(如后尿道瓣膜或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导致泌尿生殖道引流阻塞形成。
尿性囊肿超声上表现通常为位于肾脏和脊柱附近的囊性肿块。有作者指出,任何与腰椎接触的、充满液体的肿块都可能为尿性囊肿。部分胎儿期尿性囊肿可在随访或分娩后自行消失,但大多数并不能消失,仍需要治疗,且同侧肾功能丧失的可能性高达80%(原始文献PMI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快来给我们留言讨论吧!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yzl/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