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治不好”的病。的确,心衰是一个长期疾病,需要通过有效治疗来长时间控制。但有幸的是,其实有一些心衰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效果,也就是说,有一些心衰是可以被治好的。
病因明确的心衰能治愈
心衰,也就是心力衰竭,是很多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患者症状为心脏扩大,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肺脏或体循环淤血。患者可以表现为胸闷、喘憋、下肢或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情况。慢性心衰的死亡率很高,有数据统计,慢性心衰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50%。
是不是一旦患了心衰就没有治愈的可能?事实并非如此。广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曾智桓指出,有一部分心衰患者是可以通过有效治疗,让心脏得到较好的恢复,甚至能达到“临床治愈”水平。
哪些心衰是可以治好的呢?曾智桓指出,通常一些病因非常明确的心衰,只要找到对症的办法,就能把心衰逆转过来。像心律失常引起心动过速心肌病心衰,找到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通过射频消融或其他对症办法,终止患者心动过速的症状,就可以使原来因病扩大的心脏回缩,从而治愈心衰。此外还有各种病因明确的心肌病导致的心衰,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心肌炎引起的扩张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吸毒相关心肌病心衰、甲亢导致的心肌病等,只要将病因去除,就可使心衰达到类似治愈的效果。
治疗心衰要打长期硬仗
虽然有些病因明确的心衰有治愈的机会,但曾智桓也指出,更多人患上的心衰是一种长期性的疾病,也就是说只能通过长时间的有效治疗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心衰控制得好的话,病情是可以稳定下来的。”曾智桓表示,心衰患者要完全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是不容易的,但这并不等于心衰病人就不能享有正常人的生活。假如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心衰程度不但能得到控制,而且当病情稳定后,还能参与正常人一般的活动。
对心衰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是减少发生意外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曾智桓提醒,心衰患者要每天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测量脉搏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医院治疗。
同时要坚持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类型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等,具体用药应遵医嘱,不可听信其他人的经验而盲目自行用药。如果药物治疗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还可考虑接受合适的手术治疗。
要提醒的是,心血管病患者一旦出现脚踝部进行性肿胀、活动后容易疲劳,或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貌似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或精神异常等貌似精神病或脑血管病症状时,很可能是心衰发出的早期信号,医院的心内科就诊,以早确诊,早治疗。
心衰患者的预防措施
1.要及早干预。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肺心病、糖尿病、曾经突发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是发生心衰的高危人群,应及早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如戒烟,香烟中焦油和烟碱可直接损害心血管,促使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加重病情,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衰。
2.预防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病患者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当地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防范感冒、流感、肺部感染等,以免诱发心衰。
3.掌握好运动量。心血管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锻炼后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
4.饮食有节。在注重膳食营养搭配均衡的同时,宜吃低脂肪、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每顿七八分饱。可常吃些新鲜蔬菜瓜果、禽肉、鱼虾、食用菌、豆制品等,不吃过于油腻、过咸、过辣的食物,不喝浓茶、咖啡、白酒等。若已发生心衰,则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饮水过多增加血容量,使心衰加重。
原文出自:《老人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ff/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