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脏病治疗 >> 心脏病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来源: 心脏病治疗 时间:2017-12-2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cor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它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但多数是从中年迁延发展而来。老年肺心病大多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发展而来。它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在吸烟人群中,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病理病因

按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

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约占80%~90%,由此可见,COPD是老年肺心病最主要的病因。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包括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放射治疗、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隐源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铍中毒、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肺泡硬石症等。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成形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严重的胸膜肥厚,肥胖伴肺通气不足,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限,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缺氧、肺血管收缩、狭窄,使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

3、肺血管疾病:甚少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均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过重,发展成肺心病。偶见于肺动脉及肺静脉受压,如纵隔肿瘤、动脉瘤等,也可见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4、其他:肺部感染不仅加重了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肺小动脉痉挛、肺循环阻力进一步增加、肺动脉压更加增高,加重右心室负荷甚至失代偿。反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和毒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亦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其他尚可见于肺切除术后和高原性缺氧等。这些疾病均可产生低氧血症,使肺血管收缩反应性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

症状体征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损的征象,往往表现是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肺、心功能不全亦随之进一步恶化,急性发作次数愈多,肺、心功能损害亦愈重。下面按其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分别加以阐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现,即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可感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和劳动耐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体检可见明显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普遍减弱,常可听到干、湿啰音。右心室虽扩大,但常因肺气肿存在而心浊音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此体征也可因肺气肿存在而不明显),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剑突下可见心脏收缩期搏动,三尖瓣区可听到心脏收缩期杂音,听诊剑下心音强于心尖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和扩大。部分病例因严重肺气肿使胸腔内压升高,阻碍了腔静脉回流,可出现颈静脉充盈;又因膈肌下降,肝下缘可在肋下触及,酷似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但此时静脉压无明显升高,肝脏亦非瘀血,前后径并不增大,且无压痛,可予鉴别。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多数患者以呼吸衰竭为主,而后发生心力衰竭;也有少数患者可无心力衰竭或以心力衰竭为主。

(1)、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

()、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鉴别诊断

肺心病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心病与肺心病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全心衰竭,并出现肝肿大,下肢水肿及发绀,这些表现均与肺心病相似,且肺心病患者心电图V1~V3可呈QS型,酷似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故两者易于混淆。但冠心病患者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史,心脏增大主要为左心室大,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显示心左缘向左下扩大。心电图显示缺血型S-T、T图型,如S-T段明显压低或下垂型,T波深倒,或异常Q波。出现心律失常者以持久性心房颤动,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可与肺心病鉴别。值得注意的是,肺心病伴发冠心病者临床并非罕见,但鉴别较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有关的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右心衰竭引起肝肿大、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腹水,与肺心病相似。尤其是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明显的呼吸困难及发绀,容易误诊为肺心病。但原发性心肌病多见于中青年,无明显慢性呼吸道感染史及显著肺气肿体征,无突出的肺动脉高压征,心电图无明显顺钟向转位及电轴右偏,而以心肌广泛损害多见。心脏大多呈普遍性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各心室腔明显增大,二尖瓣开放幅度减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可资鉴别。

3、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时,右心室肥大,心脏呈顺钟向转位,三尖瓣左移,可出现三尖瓣相对狭窄相对性关闭不全引起的舒张中期杂音和(或)收缩期杂音。酷似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时的双期杂音,鉴别较为困难。但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青少年,有风湿活动史,X线表现为左心房扩大为主。其他瓣膜如主动脉瓣常有病变。而慢性肺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常有慢性肺胸疾患和阻塞性肺气肿、右心室肥厚体征,X线检查左心房不大。心电图在Ⅱ、Ⅲ、aVF导联上常出现肺型P波。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鉴别。

并发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心律失常、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1、心力衰竭: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右心衰为主。其诱因绝大多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5%~70%。

、肺部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最多。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和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

3、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和(或)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可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表现。

4、肺性脑病:是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发生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及过度通气所致的脑部症状等。在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肺性脑病发生率为0%,病死率高达46%。

5、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17.%~36.8%。可有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6、休克:肺心病发生休克者不多,约占7.4%,但一旦发生预后凶险,病死率达7%。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常在酸中毒、低氧血症及并发细菌性感染时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和组织损伤。

8、上消化道出血: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约占5.7%左右,病死率高达9%。

9、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在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由于肺部感染等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可同时或相继发生脑、肾、肝、胃肠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易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在肺心病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为30%~50%,此时病情多危重,变化快,其病死率约达50%以上,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饮食保健

1、老年人肺心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应以健脾开胃为主,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瘦肉、鱼、虾、禽蛋、豆制品等。

、老年人肺心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食咸辣、油腻、燥热之品。患者要绝对禁酒。

预防护理

1、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肺心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慢性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讲究卫生、戒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呼吸道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应积极予以治疗。

3、对已发生慢性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缓解期治疗是防止慢性肺心病发展的关键,可采用:

①、冷水擦身、膈式呼吸、缩唇呼气以改善肺通气等耐寒及康复锻炼;

②、镇咳、祛痰、平喘和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

③、提高机体免疫力;

④、中医中药治疗: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肺循环功能。

佛山健腾专注于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杂症、少年脊柱矫正、产后形体调衡。

欢迎咨询就诊,我们将竭诚为你提供专业的服务。

公司-

公司







































泉州白癜风医院强调这样护理更重要
白殿疯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yy/1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