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医院创始人陈宏斌(斌哥)作客东莞电台养生学堂为听众解码“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粉丝们的强烈要求,现把内容分享如下: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在主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冠状动脉内膜上,形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冠心病原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一、辨证分型治疗
实证
①痰浊内阻:阵发胸闷或心前区憋痛,连及肩臂心悸,心慌,形体肥胖,身重乏力,泛泛欲呕。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结代或弦滑、滑数。
治法:清化痰浊,宣通胸痹。
处方:全瓜蒌、薤白头各12克,法半夏、远志、菖蒲各9克,降香4.5克。
加减:胸痛甚加延胡、香附:气虚加人参、黄芪血瘀加川芎、红花:阳虚加附子、桂枝:血脂高加生山楂、生首乌。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常用成方:温胆汤、导痰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②胸阳痹阻:心胸疼痛颇甚,痛连肩背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每于受寒后诱发,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或迟或结代。
治法:温通胸阳,行气活血。
处方:瓜蒌、薤白头、川芎各12克,桂枝、法半夏各10克,三七粉4.5克(冲)。
加减:气虚加人参、黄芪;寒重加附子、干姜:胸闷加降香。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常用成方: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
③气机郁滞:胸闷而痛,时时憋气,每因情志变动而诱发。苔薄白,脉弦或结代。
治法:行气活血,宽胸开郁。
处方:川楝子、柴胡、郁金各10克,延胡索、丹参、川芎各12克,降香6克。
加减:痛甚加失笑散:血瘀重加桃仁、红花;气郁化火去川芎,加龙胆草、黄芩。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金铃子散合失笑散、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等。
④心脉瘀阻:心胸疼痛,似锥如刺,痛有定处。连及肩背,心悸气短,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或促、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宽胸理气。
处方:丹参、全瓜蒌、川芎各15克,赤芍、薤白头蒲黄各12克,五灵脂9克(包)。
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加麦冬、五味子;痰浊加二陈汤;胸闷加降香或檀香。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常用成方:丹参饮合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等。
虚证
①气阴两虚:心胸隐痛而频作,劳累后尤甚,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口干少津。舌质淡或暗红舌体胖嫩,边有齿印,少苔或无苔,脉细弱、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处方:太子参30克,麦冬、黄芪、丹参各15克,五味子、红花各4.5克。
加减:胸闷加瓜蒌、薤白头;阴虚甚加生地、阿胶;痰浊加二陈汤;胸痛加延胡索;心惊甚加煅龙齿、朱砂(冲);失眠加夜交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生脉散加减。
②心肾阳虚:心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肾,益气活血。
处方:附块9克,桂枝、红参、红花各6克,仙灵脾、巴戟肉各12克,黄芪、丹参各15克。
加减:水气凌心加茯苓、白术、干姜;气喘痰延上壅于肺加三子养亲汤;胸闷加瓜蒌、薤白;胸痛加延胡索、三七。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常用成方: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右归饮等。
③阳气欲脱:心痛短气,盗汗淋漓,四肢厥冷,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口唇指甲青紫,甚至昏厥。舌淡暗、苔白,脉微欲绝或结代。
治法:补气固脱,回阳救逆。
处方:人参、麦冬各24克,熟附子、丹参各15克,五味子12克,桂枝6克,炙甘草9克。
加减:水凌心肺加葶苈子、桑白皮;面浮肢肿加白术、茯苓、大腹皮,去五味子,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抢救汗出过多加煅龙牡。
用法:每日1剂,必要时2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参附龙牡汤等。
如前所述,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往往是虚实夹杂证并见,因此治疗上决不能拘于上述七种证型或割裂开来,而要辨证施治,随证应变。
二、专方治疗
(1)急性发作期:
①宽胸气雾剂组成:荜茇、细辛、檀香、冰片、良姜。其剂量比例为3:0.5:1.5:0.3:1.5。按一定工艺做成气雾剂。
用法:心绞痛发作时,将瓶体倒立,喷头的喷孔对准口腔或咽部,于吸气同时按压阀栓,即可吸入本品一般1次发作按压阀栓喷吸2~3次。
②心痛气雾剂
组成:寒证心痛气雾剂以川芎、肉桂为主:热症心痛气雾剂以川芎、丹皮为主。
用法:心绞痛发作时在舌下喷雾1~3下,药量0.30.9毫升,相当于生药0.1~0.3克
③麝香保心丸
组成:人参提取物27%,麝香6%,蟾酥4%,苏合香酯8%,冰片19%,牛黄12%,肉桂24%,每丸重22.5毫克。
用法:心绞痛发作时含服2粒。
(2)症状缓解期
①冠心Ⅱ号方
组成: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温服。
②三七冠心片
组成:三七0.2克,延胡3克,,红花、制首乌、鸡血藤各9克,没药0.5克,制成片剂。
用法:以上为1日量,水煎,分3次服,30天为一疗程。
③抗衰通脉胶囊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熟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红参、丹参、桃仁莪术等,制成胶囊颗粒。
用法:每日2次,每次4~5粒。2个月为一疗程。
④冠心安口服液
组成:川芎、三七、延胡、柴胡、牛膝、冰片、炙甘草,制成口服液,每支10毫升。
用法:每次1支,早晚各服1次。必要时酌情加量观察4~8周,少者观察1周,长者达3月。
三、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
①体针:取穴:主穴分2组,交替使用。
a.心俞、巨阙、心平(少海穴下2寸);b.厥阴俞膻中、内关配穴:阴虚配三阴交或太溪;气虚配气海足三里;阳虚配关元或大椎;痰阻配丰隆或肺俞:血瘀配膈俞。
操作:背部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提插捻转至有酸麻感串到前胸,刮针柄2分钟。内关等穴以“气至病所”手法激发针感向上传导,能达到胸或前胸最佳,然后施平补平泻法2分钟,余穴用泻法。均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发作频繁者可2~3次。
②艾灸:取穴:膻中、膈俞。
操作:纯艾条在离皮肤1寸处固定不动,使病人有温热舒适感,局部皮肤红润、潮湿。每穴15分钟左右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
③穴位按摩:取穴:灵墟、屋翳、天池、心俞。
操作:均取左侧,由于手掌面积较大,实际涉及心区大部区域。掌摩法、复合震颤手法,每分钟圈左右,心前区3穴共摩12分钟,背部心俞按摩4分钟,按摩中部分患者感到心前区发热,逐渐波及四肢和腰背若按摩结束时,未出现热感受者,则酌情延长5~10分钟,每日按摩1~2次,20日为一疗程。
④穴住敷贴:取穴:心俞、阿是穴(心前区疼痛处)。
操作:麝香心绞痛膏:麝香、牙皂、白芷等制成每次2张,分别贴于上述穴位,24小时更换1次。
中医治疗经验方1、柏子养心丸
柏子仁蒸晒去壳四两枸杞子酒洗晒三两麦冬去心当归酒浸菖蒲去毛洗净茯神去皮心各一两玄参、熟地酒各二两甘草五钱。先将柏子仁、熟地蒸过,石器内捣如泥,余药研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龙眼汤送下。
本方以熟地、枸杞补肾滋肝,柏仁、归身养心益血,玄参、麦冬壮水制火,菖蒲开心、治多忘,茯神补心、治多恚。综合各药效能,补肾滋阴,宁心定志怔忡、惊悸、健忘、遗泄等症由于心、肾两虚者,用此丸调治,最为合宜。
2、平补镇心丹
酸枣仁炒二钱半车前子、白茯苓、麦冬、五味子、茯神、桂心不见火各一两二钱半龙齿、熟地黄酒蒸天冬、远志甘草水煮山药姜汁制各一两半人参、朱砂飞各五钱共为末,炼蜜丸,以方内朱砂为衣。
二地、二冬、五味补肾滋阴,车前强阴益精远志、茯神补心肾、治惊悸,龙齿、丹砂镇心安魄,枣仁疗虚烦不寐,参、苓益气壮神,山药补脾益心。综合各药效能,心、肾、脾兼补,尤有镇心宁神之功。用于心血不足,时或怔忡,夜多怪梦等症。
3、通神补血丸
白茯神二两半生地三两炒枣仁二两紫石英研水飞远志各二两胆星四钱全当归一两半党参一两川连二钱半夏一两半丹参一两琥珀三钱菖蒲八钱麦冬一两辰砂三钱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半,辰砂为衣。每服一丸,淡盐汤下。
本方以参、归、地补气血之虚,黄连、麦冬清心肝之火,半夏、胆星化痰涎之凝聚,石英、辰砂重镇去怯,枣仁疗胆虚不寐,菖蒲、远志主迷惑善忘,茯神、琥珀宁心养神,丹参补心生血。综合诸药性效,补气血,清痰火,镇惊怯,安心神,对怔忡、惊悸、健忘、不寐之症,为一般通用之方。
4、安神定志丸
茯苓、茯神、人参、远志各一两石菖蒲、龙齿各五钱炼蜜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二钱,开水下。
本方以人参合茯苓、茯神、龙齿补气宁神,镇心安魂;远志合菖蒲豁痰涎,止惊悸。全方各药,有补心镇惊豁痰之功。用于乍受惊恐,神志恍惚等症。
5、珍珠母丸
珍珠母三两研细同碾熟干、地黄各一两半当归、人参、柏子仁、酸枣仁各一两半茯神、龙齿、木香、莲芯各半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银薄荷汤送下,日午、夜卧服。
本方以参、归补气血,地黄滋心阴,龙齿、珠母镇浮阳,茯神治健忘多怒,柏子仁、益智宁神,枣仁疗心虚不眠,木香和脾利气。综合各药性能,安心神益气血。用于惊悸不寐,乱梦纷纭等症。
6、归脾汤
人参、黄芪、龙眼肉各二钱半炙甘草五分白术、茯苓各二钱半木香五分远志、当归、炒枣仁炒研各一钱加姜三片煎。
健忘怔忡,惊悸盗汗,食少不寐诸证,皆由思虑过度,神经衰弱所致。本方用龙眼、当归、枣仁、茯苓补心神之弱,参、芪、术、草培脾气之虚;木香调气醒脾,行补药之滞;远志交通心肾,助龙眼、当归以补心。综合全方性效,益气养血,心、脾并补,确为治疗神经衰弱之专方。如发热者加丹皮、山栀,食少者加神曲、麦芽,盗汗者加牡蛎、浮小麦,惊悸者加琥珀朱砂。
本方加地、芍、香附,治心脾肝虚,经水不调,或前(酌加柴胡、鳖甲、山栀、麦冬)或后,或经闭不行(后期及经闭酌加柏子仁、枸杞子、鹿角、人乳),或月事过多,淋沥不断(酌加麦冬、鳖甲、莲须、牡蛎、五味、萸肉、发灰)。
7、天王补心丹
人参、茯苓、玄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当归、五味子、天冬、麦冬、丹参、酸枣仁各一两生地四两柏子仁一两共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临卧灯心汤服一丸。
生地滋肾阴,为本方之主药。柏子清气,枣仁补血,参、苓补心气,五味敛心气,二冬、丹参清心火,当归、玄参补心血,桔梗为诸药舟楫,远志交通心肾。又茯苓、远志、柏仁均有定惊悸治健忘之效,人参益智壮神,枣仁为安眠专药。综合各药性能,滋阴清火,养血安神。对心阴不足,心火上亢之证,用之有效。柯韵伯云:“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身则寿。”徐大椿云:“此方药性和平,配合得体,利于长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