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体是事业、家庭迈向成功的基石,人,一旦失去了健康,一切等于0,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声演员侯耀文、小品演员高秀敏,一个晚上,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拥有35个亿资产的王均瑶,年仅38岁,因肠癌去世…他们历经拼搏,功成名就,拥有名利、地位、鲜花与掌声,却在人生巅峰之时,发现生命的航标已不在自己的手中掌控。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观念,“病从脑入”,大多数人历来都在遵循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等病,等有病了,等病情严重了,医院治病,而不注重平日的预防,如能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大降低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率,降低医药支付成本。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但要改变思想观念,还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但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要掌握预防疾病的常识。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了解一下心脏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一、心脏病的发病季节:心脏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寒冷季节较多,尤其是春季乍暖还寒和入秋时节。寒冷刺激易诱发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心梗或猝死。所以,春季乍暖还寒时,棉衣不要脱得太早;入秋时节,多加衣服,注意保暖。如您已患心脏病,请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时,要立刻就地休息,禁止一切活动,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或速效救心丸(8—10)粒。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就医诊治。如症状不能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打电话时,要详细说明自身所处方位及详细家庭住址,最好在路标明显处有人接应,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对已患心脏病的老年人,建议佩戴胸卡,写明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家人电话、所患疾病、所用药物及随身携带药品存放处。当患者发病时,别人知道怎么救你,走丢时也方便联系。
二、心脏病的发病时间:一周中以周日、周一发病率较高,因周日应酬聚会较多,情绪波动较大,且易暴饮暴食。周一又步入繁忙紧张的工作,高负荷的工作产生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途径,易诱发心脏病的发生。
一天中以6:00-7:00,18:00-19:00发病率较高。在此时间段内,应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同时应禁止饱餐。避免心脏病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此时间段内如出现心悸、胸闷、胸痛,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三、男女发病率:男女均可发病,在女性绝经前期,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0:1,但女性绝经期后,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别。
四、发病年龄:40岁以上居多,尤其是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人群,发病率居高。但近年来发现,心脏病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临床上发现有25岁就发生心肌梗塞者。所以,定期健康查体是非常必要的,可及早发现致病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均衡膳食:饮食宜清淡;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为佳。少吃动物内脏,饮食不宜过饱,尤其是凉面、炸年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多吃应季新鲜蔬菜水果。
六、吸烟、酗酒:据调查统计,吸烟、酗酒者心脏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酗酒者发病率的5-7倍。所以,预防心脏病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长期饮酒可刺激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引起高脂血症,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必要时可少量饮红酒、葡萄酒,有软化血管、抗氧化、防止衰老的作用。
七、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轻蹲慢起,据自身状况,适当做有氧运动,如走步等,禁做剧烈运动。
八、生活规律:早睡早起,每天保证8小时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避免玩手机、看电视时间过长。每晚温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睡前晨起可各喝温水一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晨起喝水还可清洗肠道,排除肠内毒素,防止便秘,保障大便畅通无阻。。
九、保持心情愉悦: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心情的主人。对自己和他人不苛求;与人为善;学会倾诉;知足常乐。好的心情可以增强记忆力,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患癌风险。不良情绪刺激易致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从而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已患冠心病者,禁止打麻将、买彩票、高空娱乐等刺激性强的项目,防止因精神紧张、暴怒、惊喜而造成猝死。
保持乐观心态:以下八点与大家共勉:
批评面前想开点
表扬面前清醒点
挫折面前振作点
荣誉面前让着点
矛盾面前冷静点
成绩面前谦虚点
烦恼面前绕开点
压力面前放松点
十、三个注意两个误区
三个注意:
(一)冠心病的疼痛是一片痛、而不是一个点痛,是闷痛、压榨样疼痛,而不是针刺样痛。
(二)有的人疼痛不典型,疼痛部位为上腹部或后背痛,易误诊为胃病或肩周炎。
(三)还有的人表现为牙疼、嗓子疼,左上肢麻木,极易漏诊误诊。
两个误区:
(一)心电图正常---心脏没事。心电图正常,不代表心脏肯定没事。因为心电图监测时间短,如心绞痛、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心电图就可表现为正常。可做进一步检查:如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远程网络动态心电图等,以便明确诊断。
(二)心电图异常,但没有不适症状---心脏没事。心电图异常,说明心脏有事,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就可以表现为异常,但因自身没有不适症状,也未曾做过健康查体,不易引起足够重视,易导致猝死的发生。
撰稿:赵秀芹
编辑整理:韩孟
审核校对:心电图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zyzlxzb/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