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脏病治疗 >> 心脏病治疗专家 >> 正文 >> 正文

这六类人群易患心血管病你中招了没这份

来源: 心脏病治疗 时间:2018-1-8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发病人数增加,目前总体上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因此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外,更重要的是搞好个体化防治措施。

下面针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给出一些具体预防措施。

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高盐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体重增长过快以及过量饮酒。血压升高又是脑卒中、心梗、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当3次非同日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水平收缩压≥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这类人群如果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钠盐、减重、少饮酒、平衡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如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当血压在/mmHg以上时,应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吸烟人群

吸烟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相关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戒烟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临床研究证据提示,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之一。

血糖异常人群

饮食调整是血糖异常人群的第一基本治疗,运动是第二基本治疗,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在上述两个基本治疗基础上,再考虑药物治疗。

超重和肥胖人群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BMI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成年人正常BMI(体重kg/身高m2)为18.5~23.9,BMI在24~27.9为超重,需要控制体重;BMI≥28为肥胖,应开始减重。

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男/女),同样需控制体重,腰围≥95/90cm(男/女),应开始减重。

在饮食方面,除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外,还要平衡膳食。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kg~1.0kg为宜。

体力活动不足人群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约1/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为了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专家对我国人群参加体力活动建议如下:

对所有年龄组的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锻炼活动: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提倡低中度有氧锻炼活动,如慢跑、快走、游泳、太极拳等。

心理压力与失眠人群

国内循证医学证明,心理压力增大和失眠能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控制情绪,以娱乐、运动、交流沟通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和失眠。非药物方式长期不见效需考虑药物治疗。

此外,血脂异常人群、不合理膳食人群,都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西方国家心血管病发病率在20多年以前和我国目前状况一样,发病率逐年增高,经过长达20~30年的高血压教育管理工程、吸烟控制工程、糖尿病教育控制工程、冠心病控制教育工程等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个体人群进行预防和控制,目前发病率已显著降低,而我国正处于居高不下的阶段,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对易患心血管病者进行预防和控制。

心血管病患者安全过冬手册

多原因导致冬季成高发季节

1、气温低

在低温情况下,血管会收缩,造成重要的脏器如心脏缺血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冬季昼夜温差大,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增加了诱发急性病症的可能性。

2、血压波动大

冬季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等,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更加明显。血压的来回波动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的问题。

3、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PM2.5等污染物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引发心脏病。另外雾霾天气气压低,空气中氧浓度也低,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易缺氧。

4、上呼吸道感染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

5、运动减少

天冷,许多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冬季“猫冬”的习惯,久坐不动再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6、饮食

冬季热量消耗大,往往容易摄入更多高脂肪饮食,引起肥胖,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也明显升高。这些都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性。

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1、规范用药

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控制心血管疾病复发,控制好血压。

2、注意保暖

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

3、科学运动

老人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并且心血管病患者不宜晨练。心脑血管疾病在清晨多发,这主要是由于清晨人的血小板容易聚集,血压容易升高,心跳增快,激素水平旺盛,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清晨时不能剧烈活动。冬季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运动。

4、心态平和

情绪波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要保持开朗,情绪稳定且安定,要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和突发事件,保持不生气,不发火,少激动。

5、严重雾霾天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呆在室内,一定要外出的情况下戴好防护口罩。

6、制定合理的膳食

低盐低脂饮食,每天食盐量(包括酱油)要减至5克左右,吃饭不可过量,老年人七成饱即可。老人对口渴反应迟纯,容易缺水又不易觉察,所以要早起饮温开水毫升,一日三餐外多饮些水,有助于使血液稀释,避免血栓形成的可能。低脂清淡饮食,有稀释血液及保持血液循环畅通的作用。多食用含膳食纤维充足的食物。

辽宁澄晟携手壹鑫健康:依托国内顶尖医疗平台!致力于推广健康产业,造福大众百姓!提供平价有效的精准醫療、健康管理、预防医学、抗衰老,这是澄晟人不懈努力的使命、責任、追求!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
白癜风专家坐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