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杂志日前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的眼科专家西田康治(kohjinishida)给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进行了手术,将角膜干细胞移植到了这位妇女受损的角膜上。就目前来说,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角膜还是清晰的,并且视力有所改善,已经可以看书读报。
日本大阪大学的眼科专家西田康治(kohjinishida)(图片来源:西田康治个人网页)
这次立功的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它到底是怎么让患者复明的?目前这种干细胞还有什么用途?
移植角膜→移植角膜干细胞
角膜是眼睛前面的透明结构,覆盖着虹膜和瞳孔,正常情况下存在着角膜干细胞,在必要的时候这些角膜干细胞可以进行更新和修复,保持角膜透明,以便光线透入。如果这些角膜干细胞受损无法维持角膜,就会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在西田的这项新技术出现之前,角膜受损的患者只能被动地等待角膜移植,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平均70个患者中只有1个患者可以得到新的角膜,而干细胞技术为其中一些人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角膜(图片来源:NatureNews)
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日本卫生部批准西田等人可以进行4例角膜修复手术。需要注意的是,西田等人移植的并非角膜,而是角膜干细胞,这一技术只适用于角膜干细胞缺乏的病人。最近接受手术的这位女士患有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角膜内的干细胞不断减少,角膜变干发白,导致视力模糊,最终可能失明。
研究人员将iPS细胞培养成为薄薄一层角膜干细胞移植进入了患者的角膜,这些角膜干细胞必须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既能保持静止的干细胞状态,又能产生分化的后代来维持器官(角膜)的平衡,而且这一临床实验是否能得到长期的成功还取决于LSCD患者的角膜缘基质中是否存在正常的功能生态位。
据西田称他们将于今年的晚些时候做第二例手术,并在今后的5年内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手术。如果能够投入临床应用,这种方法最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角膜移植供不应求的情况。
治疗帕金森、脊髓损伤、心脏病…iPS都在努力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是指通过重编程把体细胞诱导成为多能性干细胞的技术,是年由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率先发现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山中伸弥也在年与英国的JohnB.Gurdon爵士分享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iPS细胞的诱导过程
日本京都大学的干细胞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xzbzlzj/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