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律失常患者大概有两千万,每年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近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文章显示:年美国因心脏病等导致的死亡中,有近一半与不健康饮食方式相关。心血管内科专家提醒大家:预防心脏病,牢记三多三少。
1、少吃盐
盐的摄入量与人体血压呈正比,盐吃得越多,血压越容易攀升。每餐摄入过量的食盐,久而久之,会提高血浆胆固醇,增加动脉粥样化的风险。医生建议,全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6克。在烹饪中,多使用天然调味品(如大蒜、蒜、姜等香料)调味,少用酱油、味精等人工调料品。
2、少腌肉
“加工肉类摄入过多”在“最伤心脏排行榜”中位居第二。香肠、培根、热狗、火腿等加工肉食,大部分经过烟熏、腌渍、盐渍等处理。钠、硝酸盐、磷酸盐含量比较高,过多食用会加重心脏负担。
3、少吃糖
调查表明,长期高糖饮食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短10~20年,甚至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糖分摄入太高会加重胃肠、血管、肾脏的负担,进而加大心脏负荷,升高血压,引发各种心脏问题。过量的糖分还会堆积脂肪,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4、多果蔬
果蔬摄入不足占据“最伤心脏排行榜”第三位。绿叶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多食,可以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比如,芹菜含有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调节血压;胡萝卜、西红柿富含胡萝卜素,对动脉硬化有缓解作用。
5、多谷物
谷物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还能降低血压、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日常饮食要合理摄入定量的谷物,比如全麦粉、燕麦、糙米、大麦、玉米、荞麦和小米等。
6、多菌类
菌类种类非常丰富,比如木耳、银耳、香菇、杏鲍菇、牛肝菌、茶树菇等等。菌类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能促进钙吸收、调节钙代谢,对骨骼健康非常有益;菌类中的菌类多糖,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血脂。
有调查显示,一半的心脏病都跟饮食有因果联系,很多荤腥美味其实就是心脏病的元凶,“管住嘴,迈开腿”健康养生先从这两件小事做起。
医院为国家批医院,复旦医疗成员单位。坐落于闵行区纪翟路,属于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板块。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复旦医疗管理集团管理、医院学科群。医院重点开设了创伤神经康复、脑卒中康复、骨关节康复、儿童康复、老年病康复、心理康复等特色科室,配备高压氧舱、重症监护等设备,是医保定点单位,医院报销比例。医院汇集了一批资深的管理专家,已形成由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骨科、老年科、ICU、中医科的临床专家教授组成的学科团队。
联系-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zyzlxzb/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