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受损(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产生心衰。
图1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
图2心力衰竭发生的生理机制
根据心力衰竭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为最常见的心力衰竭,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射血分数下降(多数40%),往往同时存在心脏扩大与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表现。舒张性心力衰竭是舒张功能障碍而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及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而收缩功能基本正常,射血分数≥40%(亦有认为应≥50%)。
图3发生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对比
二、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对策1.急性心衰的诊断要点
注:ECG:心电图;BNP:B型利钠肽;UCG:超声心电图;PAC:肺动脉导管
图4急性心衰的诊断
图5在急性心力衰竭时评估左室功能
2.急性心衰的处理要点
图6急性心衰的处理流程
参考文献:
1.张泽灵,陈漠水,心脏内科主治医生问(第3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高润霖,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3.董吁钢,何建桂,杜志民等,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热门文章荐读?两分钟看懂脑卒中?无声的炸弹:无痛性心肌梗死?令人心碎的“心碎综合征”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zyzlxzb/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