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冠心病,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尤其是中老年朋友。
然而大家是否真的了解这个疾病呢?
中医又是如何治疗的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吸烟是重要的易患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亦颇高。近十余年来,采用中医药防治该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
中医虽无“冠心病”病名,但类似该病的证候早有记载,如《灵枢·厥病》篇中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东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中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等描述与该病的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属于中医学“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胸痹”的范畴。
病因病机
该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与素体亏虚,或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火邪犯心,饮食不节,痰浊内生等因素有关。虽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等脏皆相关。其临床证候多表现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
临床表现
该病病程长,经常因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或饮食不节而诱发,出现“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部位以及左胸部卒发疼痛(心绞痛)或胸闷、心悸、短气、脉结代等脉症;严重时可发生“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足青至节,唇绀、面白、肢冷、汗出、脉微细等脉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冠心病,重视从中医经典古籍中寻找理论源泉,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来指导临床,现代中医治疗从中药、西药配合使用,外加针灸疗法,形成一套效果显著的治疗体系。
按语:
患者胸痹心痛,痰湿瘀阻,还兼高血脂,高血压,半身不遂,动脉硬化,肢体麻木,行走不稳,语言不清,胸闷,心慌,气短,头晕头昏,视力模糊等病症。
中医治疗以活血祛瘀,行气开郁,健脾和中化浊,祛风定痛,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治疗三个月,患者基本恢复健康。
防治措施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主张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节房事,勤锻炼等养生保健方法,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冠心病起病隐匿,幼年即可起病,待严重时,难以康复。因此,预防从青少年时期就应着手,无病早防,减少发病率,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治三大易患因素——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症。
防治其他易患因素:糠尿病;脑血栓形成;肥胖。
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
合理饮食。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38岁因“三高”患上冠心病?年轻人得冠心病,3个因素或是关键
夏天气温高,冠心病患者或容易感到不适,生活中不妨注意这几点
看一下耳朵就能看出冠心病?医生:判断冠心病,其实就是这方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unmaoleatherco.com/zyzlxzb/8146.html